张新科的长篇小说《苍茫大地》是直面历史,拒绝遗忘的呕心沥血之作。小说以雨花台烈士许包野的英雄事迹为素材,塑造了一个以家国为念,执著追求真理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既有人性的温度又有历史的深度。可以说,这部长达45万字的皇皇巨著不只塑造了个人的形象,更以深沉的历史使命感还原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云激荡的历史场景,为那些追求未来世界的先驱们建造了一座丰碑。 小说中的许子鹤出生在泰国的华侨家庭,七八岁时被送回祖籍广东澄海就学,后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负笈德国多年,终获哥廷根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许子鹤先后结识了革命先驱邓翰生、恽长君、朱德等人,在这些中国革命先驱的感召和指引下,他加入了共产党,逐渐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许子鹤投身革命20余载,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昌盛的理想栉风沐雨,奔走于血雨腥风的苍茫大地,先后在上海、南京、河南担任中共地下组织的负责人,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反抗独裁、痛击日寇的地下行动。1946年,在组织实施民主人士撤离南京的行动中许子鹤不幸被捕,受尽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仍坚贞不屈,最后殒身于南京雨花台。许子鹤和无数先烈一样,为打破旧中国的重重黑幕,放弃了个人应有的种种幸福,包括境况优渥的家庭、倾心相许的爱人、相互扶携的友朋——他并非无意去珍惜这一切,而是在民族大爱之下,他只能有所放弃。当然,我们同样不能忘记这种牺牲背后的柔弱而坚强的女性,如叶瑛、克劳迪亚,她们同样值得铭记。 作者在动笔之前,做了大量历史档案的查阅和相关史实考证的工作,他曾飞赴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国进行实地考察,更深入到北京、上海、汕头、武汉、开封等30多个国内城市进行调研,行程近10万公里。可以说,这部著作不仅仅诞生于夜以继日的案头,更成熟于旷日持久的旅次中。作者曾经说过:“我想通过这部凝聚心血和期望的《苍茫大地》,带领广大读者走进历史、走近英雄、走向神圣。致敬、辉映经典著作《红岩》,让雨花英烈精神得到新的诠释和传承,影响当代,传之久远。展现‘作家的担当’,在社会和民众需要你的时候挺身而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感召之作。”显然,这部作品真诚地践行了他的个人心愿。 张新科在作品中始终以一种良正的历史观念驱动文学叙事,因而其小说具有恢弘的史诗气度,整体风格苍茫雄浑。在人物塑造层面,他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察和感悟,淋漓尽致地摹写出各色人等复杂的内心世界。纵观全篇,可以看出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具有良好成长性的——那些策动心弦的情感、丰富饱满的性格、令人感佩的人格显然都是建立在这种成长性之上的。许子鹤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数学博士,再到中国革命的先驱,其角色转变所经历的欢欣和苦痛真实可感,令人难忘。譬如许子鹤与叶瑛的初次见面就让人心酸感喟不已,而许子鹤革命生涯中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与憧憬更让人潸然泪下。《苍茫大地》的故事架构并未刻意取巧玄奇,而是以一个扣人心弦的斗智斗勇的事件串起整部作品的脉络,从这一层面上讲,写法似乎是传统的、守旧的,但其每个故事的构思却充满奇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并不逊于流行谍战剧的任何一个精彩桥段。另外,还应该指出的是,《苍茫大地》并非一个刻意教化的文本,想以刻板的理念去抢思想领域的滩头,而是把一段真实的历史熔铸到文学叙事中去,让故事吸引读者,让形象感动人心。可以说,这是一部由扎实的史料基础和丰沛的文学想象建构出的极富传奇性的作品。 《苍茫大地》的封面和扉页上都印有法国作家亚历山大·仲马的一句话: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最值得的愿望啊!对那些为国族美好愿景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驱们最好的概括和最高的礼赞。大仲马还说过,“一个真正伟大的品格对四周的人能够产生多么有力量的影响。”显然,《苍茫大地》所塑造的以许子鹤为代表的光辉形象,不但让我们发现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下革命先驱们洒下的斑斑血迹,见到一种真正伟大的品格,更让我们有机会再一次重温殉道者的荣光,感受到民族发展进程中那股由虔诚信仰和无私奉献交汇成的滚滚热流。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烈士殉难处的雨花台,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众,其中就有党的早期领导人邓中夏、恽代英、罗登贤等人。可是,雨花台纪念馆内陈列的雨花台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史料在长年累月的静默中渐渐覆上岁月的尘埃,而那些缔造共和国的英雄们则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一直以来,我们或多或少地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有所迷失,如果不是对国家民族历史的价值有深刻的认知,对民主先驱们的奉献有特别的情感,谁又会对这段历史时空中的往事念兹在兹?矗立在雨花台苍松翠柏间的英雄,长久地凝望由他们参与缔造的新世界——他们永远不会要求被铭记,可是我们竟然能够选择遗忘吗?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变得宽容的同时,更容易流于纵容。人们在对历史失去尊重的时候,殉道者的牺牲更像缥缈的远古神话,而他们的荣光则如夜幕下的流星,太容易坠落在现实生活的喧嚣中。“忘记历史的人,必定会重蹈覆辙。”这句振聋发聩的警语就镌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的墙壁上,这是美国哲学家、诗人乔治·桑塔亚向世界发出的告诫,同样值得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铭刻在心。咄嗟之间,前尘往事皆成云烟,有太多人已然淡忘了那段苦难历史,更有人把历史书写引向歧途,可历史的车轮真的可以从乌有之乡驶来,抵达未来世界吗?《苍茫大地》跨越了半个世纪和半个地球的时空,以其饱含激情的文字紧扣历史脉络,构建了气势恢弘的英雄史诗,从而让我们从当下抽身而出,体察到历史的脉动,有力回击了那些对革命历史的歪曲与污蔑。 正如巴金所言:“社会的进步是一部殉道的记录,人类进化的每个时代中都浸透着殉道者的热血。”对于长眠于雨花台之下的革命志士们,他们的殉道之于个人,是一种充满伤痛的放弃;之于国家民族,则是一种坚如磐石的虔诚奉献,《苍茫大地》的问世不光记录了这种放弃和奉献,更能引导我们在新的时空中重温殉道者的荣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