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吴周文:回望故乡的村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吴周文 参加讨论


    来自汪曾祺故乡的青年作家周荣池,近期推出长篇散文《村庄的真相》(以下简称《村庄》,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他继承了汪曾祺对故乡高邮的热爱,以“一本书”的“长篇散文”,去描述养育他的那一块热土——坐落于里下河地区高邮地界、由“三荡河”养育的一个名为“南角”的村庄。作者这种浓墨重彩的写作方式与喷薄而出的文学激情,伴随着严峻的思考,确确实实让读者为之感奋。
    《村庄》的内容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事”,分写乡村的生计、手艺、农事、渔事、邻里、乐事、年关、学堂;下部“物”,分写乡村的草本、树木、牲畜、鸟雀、虫豸、器物、农具、庄稼、菜蔬、吃物。两部分完整地描述了作者关于南角庄“废村”的童年记忆。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村庄已经废弃,家园已经变化。而我希望在纸本里寻找的不是故乡,是一种对家园在现代化进程中改变面貌的思考”。作者也通过对“废村”的回望和再现,表达了自己对于往昔家园的感情。
    全书采用了“隐喻”的叙事方式。第一处,是贯穿全书的父亲以阿Q式的麻木,表现了对“废村”的耿耿不舍及对乡村城镇化的格格不入,“父亲”成了南角庄的最后一位与现代文明逆向而动的村民。第二,作者特意交待了自己卑微的出身:贫苦的父亲在三十四岁时娶了残疾的母亲,生下作者之后母亲因多病而无法哺乳,“我”则靠吃米粉和村里别的女人的奶水长大。父亲对城镇化的抗拒、作者自己对于卑微身世的咂摸,折射了全书反思现代文明的心理视角。读者只有抓住了这特别的视角,才能破解作者关于“废村”叙事的意义。
    周荣池的乡土哲学里隐匿着叙事的价值。这价值的意义在于:第一,里下河地区农耕文明里的风景风情风俗风物,是永远留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不灭记忆,附着其上的伦理与人性等精神文明——比如天人合一的依存和谐、苦难贫穷中的抗争不息、亲情友情的相济相濡、人对土地的率真膜拜等,依然具有传统性与现实意义。第二,写作是作者的精神还乡和对梦的寻觅,作者不仅发掘南角庄的风景风情风俗风物之美,而且还着重发掘原生态的泥土味、庄稼味和血汗味,从而寻找“命在草根、魂在乡愁”的精神栖息之源。
    全书的叙事格调颇有独特的审美特点。作者采用了缓慢的叙事节奏,并注意营造抒情诗的言说氛围,叙述的腔调采用“事”“物”及“人”的拼接,且作分类组合,创造了抒情诗般的隽永低回的叙事风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