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赵翼有一句名诗:“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们通常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也有一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先秦是散文的黄金时代,汉代是辞赋的鼎盛阶段,唐宋是诗词的豆蔻年华,元代是戏曲的丰收季节,明清是小说的峥嵘岁月。其中,四大名著就是明清小说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著作,以至于后人常常提及和争论“少读西游,老读三国;男读水浒,女读红楼”的话题。 四张“名片” 代表不同的传统文化范畴 明清小说的繁荣首先表现在数量上,远超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杂剧。同时,更主要地表现在质量上,很多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名片”,如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通常是指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这是我们今天的讲法,但在历史上并非一贯如此,可能有六大名著、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再加上《金瓶梅》,就是明代的四大奇书。六大名著则是在四大奇书基础上,加上清代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还可以讲八大名著,上述六部长篇小说,再加上两部短篇小说,一个是《聊斋志异》,另一个是《三言二拍》。 所谓名著就是有着丰富内涵和高超艺术手法,能经得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反复阅读、咀嚼和探索的作品。四大名著每一部都代表一种文化。《三国演义》代表的是什么文化?可以讲是忠义文化,是儒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讲到三国可能会想到很多计谋,里面有美人计、空城计、苦肉计,似乎三十六计都有描述,所以它又是一种智谋文化。《水浒传》是典型的江湖文化。水浒英雄的出身,实际上不是背朝天的农民,而是一种流民,所以它又代表一种流民文化。《西游记》是神魔文化,讲神仙和妖魔的对立与斗争。《红楼梦》是一种以情为本的文化。 因为四部名著代表相对不同的传统文化范畴,所以有一种说法:少不读《西游记》,老不读《三国演义》;男不读《水浒传》,女不读《红楼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西游记》讲的是神魔故事,读了《西游记》的年轻人容易想入非非。《三国演义》是讲智谋的,读了三国容易变得老奸巨猾。《水浒传》 里的江湖好汉常常一言不合便拔刀相见,火气很大,动不动就动手、动脚、动刀、动枪,所以男不读水浒。为何说女不读《红楼梦》呢?因为它主要是写爱情的,林黛玉哭哭啼啼,整天以泪洗面,女的读了会缠绵悱恻,情感变得极为细腻。以上四句流传的俗话,反衬四大名著分别代表了不同范畴的传统文化。 但今天,我认为正好相反,应该少要读西游。《西游记》里的想象太丰富了,上天入地,神仙鬼怪,细节那么丰富。像顺风耳、千里眼某种程度上都变成了现实,少年读西游,可以极大地激发想象力。成人要读三国,因为它可以教给我们怎样对待人生、怎么处理人际关系,遇到任何事情要深思熟虑。男子要有阳刚之气,不能娘娘腔,从这个意义上讲就要读水浒,增加一点豪气。女子要读红楼,为什么呢?要感情细腻,而且要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一种情感体验。《红楼梦》的情,对女性的熏陶和培养非常重要。如果一位女性熟读红楼诗词,我认为她肯定有教养、有气质,一举手、一投足会和一般的女性很不一样。 这样讲,跟传统的说法完全不一样了。总的来说,四大名著里有我们今天值得提炼、挖掘乃至发扬的东西。 三条主线 从庙堂、草莽到神魔争斗 《三国演义》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三个政治集团之间风云变幻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它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三国演义》讲忠义文化,颂忠义精神。中学课本收入了“桃园三结义”和“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讲这三个人的关系,既是兄弟又是君臣关系;是君臣关系就要忠,是兄弟关系就要讲究义,所以忠和义在刘关张三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三国演义》又有智谋文化。举三个例子,一个是苦肉计。赤壁大战,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的就是苦肉计。第二个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智,即空城计。诸葛亮坐在城头弹琴,琴声一丝不乱,就退了司马懿的千军万马。第三个是美人计,为了离间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王允使用的就是美人计。而貂蝉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就主要得益于《三国演义》对她的渲染。 《水浒传》跟《三国演义》不一样。《三国演义》写的是庙堂之上的斗争,是朝廷内部的斗争。三个政治集团分别代表三股势力,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吴孙氏是割据重臣,刘备是当朝皇帝的叔叔,人称刘皇叔。他们都是朝廷上的人,弄的是庙堂上的斗争。《水浒传》写的是江湖上的斗争、草莽之间的斗争,讲述了草莽英雄聚啸山林、纵横江湖、劫富济贫、专打抱人间不平的传奇故事。《三国演义》打的都是阵地战,你出多少兵,我出多少兵,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水浒传》也有局部的阵地战,但多数是游击战,不是正规战争。 《水浒传》同样也塑造了很多好汉,他们跟三国英雄有某种内在性格上的相似。比如,智多星吴用有点像孔明,足智多谋; 李逵有点像张飞,非常莽撞;宋江在性格上有点像刘备,有领袖气质。但细想还是不一样,《三国演义》里的都是庙堂之上的英雄,出身都比较高;《水浒传》里面的草莽英雄多数出身不好,或者出身虽然是军官但犯了错误,且作者重点歌颂了他们重义轻生、仗义疏财的侠义精神和品格。 有一种流传广泛的说法,《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可细看一下,把108个英雄排一排,当中的农民只有一个,就是李逵,他算得上贫下中农;另外有三个渔民,就是三阮。其他重要人物都不是农民出身:宋江是一个小吏,是郓城县的押司,押司相当于法院系统的基层官员;武松是下层军官、都头,相当于监狱里面的小头头;林冲则是高级军官,八十万禁军的教头,级别算很高了;鲁智深是中层军官,晁盖是小村官,柴进是大地主,吴用是个乡村秀才……显然,水浒中的主要人物多数不是农民出身。实际上,《水浒传》写的是流动的平民被逼上梁山,而非真正的农民起义。严格来说,流民跟农民还是有区别的。 再看《西游记》,它其实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分之一是“大闹天宫”,讲孙悟空造反的故事;后三分之二是唐僧取经的故事。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孙悟空的身份发生了质的变化。“大闹天宫”时,孙悟空是妖魔的代表,其对立面是神,是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如来佛等,他一人对抗一整个神仙世界、神佛世界。到了后半截,孙悟空皈依佛门,护送唐僧一路取经,成为神的代表,其对立面是牛魔王等妖魔。孙悟空身份发生一个非常奇怪的转变,从一个魔转变成一个神,这是一个主题矛盾的地方。 西游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主要人物是人性、神性和动物性的高度统一。比如,孙悟空有很多人性的部分,他的好胜心、虚荣心、促狭、大男子主义都是人性体现。但孙悟空身上也有神性,具有一种神性的超自然力量。同时,孙悟空身上又有动物性,好动、喜欢吃桃子、戴高帽子,都是猴的天性。猪八戒也是一样,他首先有人性,懒惰、好色、爱牢骚和市侩气。但他也有神性,有九齿钉耙、三十六般变化。他更有猪的外形,好吃懒做、声音大。这种统一,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一种超越 红楼中的青春、爱情与毁灭 最后来看看《红楼梦》,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它写的是一个贵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故事,塑造了一批永恒的艺术典型。它的主题跟其他三部名著都不一样,我概括为讴歌青春、生命和爱情的美,以及这种美的毁灭,主要表现的是以情为本的文化。 《红楼梦》对前人是有超越的。它的价值,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不可多得,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和从前的小说叙述好人就完全是好、坏人就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就拿《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人物来看,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图解化的人物。相较之下,红楼中的人物都是“真”人物。 《红楼梦》对前人超越的地方,第一就是突破人物形象塑造的单一化。三国当中的诸葛亮、刘备、关羽等,都是一种类型化、平面化的人物。所谓类型化就是同一种性格类型的人物,比如李逵和张飞、刘备和宋江、诸葛亮和吴用都是一个类型,这种类型我们在其他小说中也能找到。还有一个是平面化,就是人物没有立体感,没有人应有的性格复杂性,这不符合事实。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是个体化、立体化的,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林黛玉是什么人?她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真诚,她用自己的生命来跟其他人交往,但是她也有缺点,过于真诚了,所以不大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容易得罪人。因为太真诚了,所以又容易耍小脾气、使小性子。 对前人的超越之二就是,从男性世界到女性世界的变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基本上都是以男性为主的世界。《三国演义》讲的是男性世界的政治、军事较量,女性只有两个,一个是貂蝉,一个是孙尚香,孙尚香是孙权的妹妹。这两个人都是美人计的工具,更多的是作为男性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存在。 水浒也是一样,写男性世界里血与火的征战、力与勇的凯旋。仅有的三位主要女性角色——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和一丈青扈三娘,都是被异化了的女性。什么叫异化?就是被男性化了。她们身上的女性特征不是很明显,都是杀人不眨眼、会做“人肉包子”的人。水浒世界里还有另一类女性,即像潘金莲那样被丑化的女性。潘金莲的存在,本质上是为了考验武松。所以,女性在这部小说里,总体上是没有尊严和地位的。 对西游里的四个和尚来说,女性则是考验他们取经是否坚定的道具。一类是以白骨精、蜘蛛精为代表的女妖精,另一类是菩萨化作的女人。她们的存在都是作为男性世界的一种陪衬。 《红楼梦》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年轻美貌、才华横溢、性格各异、色彩斑斓的女性画卷。在红楼世界中,男性是作为女性的陪衬存在的。大家想一想,《红楼梦》里的男性,除了贾宝玉,其他的是否都可以讲是委顿的、腐朽的生命? 文字辈的贾敬是一个道士,贾赦是个老色鬼,贾政是个假正经。玉字辈的,贾珍是一个乱伦者,贾琏是个花花公子。草字辈也不行,看看贾蓉的德行就知道了。曹雪芹用男性的委顿和腐朽,来衬托女性的可爱与充满活力,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个跨越。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社会进步以女性的解放为标尺。《红楼梦》对女性的态度,应该说代表了我国古代社会文明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它在这一点上超越了三国、水浒和西游。前三部当然写得也很好,但对女性都有一定的歧视和误解。 对前人的超越之三就是,从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到关注平凡的家庭日常生活细节。大家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确实觉得挺好看的,充满了传奇色彩,特别是战斗场面很好看,如“大闹天宫”。唯独《红楼梦》可能很多人看不下去,不就是写家庭流水账,大宴三六九、小宴天天有,不就是没完没了地过生日、没完没了地吃饭看戏么?然而,这正是这部小说的深刻之处——它不再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那种以情节取胜的传奇故事,而是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以反映生活真实的程度取胜,以刻画人物的真实性取胜。所以,《红楼梦》的情节也许平淡无奇,但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是大大超越前人的。 以前,毛泽东同志讲《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以及社会各色人等。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我们想象中的英雄世界、神魔世界,实际上与真实生活是有一段距离的。《红楼梦》 的世界就在现实生活当中,当然它是一个贵族家庭式生活场景的展现,也有一些局限,但并不妨碍其对传统小说在叙事上的超越。 一座丰碑 向子孙后代传递诗情 要而言之,四大名著每一部都代表了一个高峰。它们合在一起,就成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座巨大丰碑。在这座丰碑上,不仅镌刻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向我们子孙后代传递着诗情。它不仅连接过去,而且通向未来,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 事实上,我们讲中国的文学文化“名片”,首先想到的是四大名著,其中又首推《红楼梦》。但除此之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论语》《庄子》,等等。它们共同构成中华优秀文化复杂、丰富的内涵。 但对广大老百姓影响最大的,还是四大名著。你可能没有读过四大名著的原著,但最起码看过四大名著的连环画,或者看过经改编的影视剧。六小龄童版本的《西游记》,播放次数大概是世界之最。而《红楼梦》也有各种版本,如越剧版《红楼梦》、87版的电视剧。三国、水浒都有不少电视剧、电影作品,影响力非常深远。 但要强调的是,走进四大名著,仅仅靠连环画,仅仅靠电视剧、电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不能仅仅看一些介绍和评论文章,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静下心读原著。如果有时间,认真读读四大名著,相信我们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作者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本文根据“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演讲速记稿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