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救忘录》:让生命多一些思想底色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朱永通 参加讨论

    
    《救忘录——一个特级教师的读书零札》陈日亮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世间如果真有可以打败时间的东西,那只有思想的力量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真正迷上的是书中那些超越时间的思想。
    约三年前,我去拜访陈日亮老师。在他逼仄的书房里,我们很自然就聊起彼此最近读的书。他捧起笔记本,读了几则他近来写下的读书札记。我接过笔记本一看,不得了,整个本子记得密密麻麻。在一行行娟秀的文字里,时现思想的灵光碎璧。原来,陈老师自年轻当老师开始,就养成了记读书札记的习惯,即使在几乎无书可读的“文革”,他也到处找书读,想办法记下自己的思考。陈老师几年前退休后,有了较充裕的时间,每日细读慢思,偶有所得,即随手记下,乐此不疲。
    见到陈老师翻箱倒柜找出的一大叠笔记本,我兴奋不已,当即力邀陈老师把这些札记整理后出版。陈老师马上就拒绝了。他说,这是自娱自乐的东西,价值不大,对读者恐怕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我诚恳地“劝”道,今天这个浮躁时代的特征是:速度大于质量,快感大于思想,焦虑大于幸福。许多教师仅仅停留在消遣性阅读上,浮光掠影,满足的只是感官瞬间的欢娱而已。久而久之,他们疏于思考,懒得动笔,更谈不上对时代和教育有所反思。中国教育的病根,追溯起来,在于思想资源的衰竭,而这当然与教师不读书有关。见陈老师点了点头,我接着游说:出版读书札记,一则有益记忆;二则有益思想能力的提升,但许多老师几乎忘记了这种手工业式的读书方式,所以,出版它,至少在“怎么读书”这个问题上,对教师会有所启迪。几番力劝,陈老师终于答应。
    告别陈老师,走在福州狭长的古巷,一种古朴的韵味在心中荡漾,我突然想到:世间如果真有可以打败时间的东西,那只有思想的力量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真正迷上的是书中那些超越时间的思想。不管身居何处,只要与书相伴,他们就无比幸福,就像陈老师,尽管他的书房并不宽敞,但只要捧起书,他的心灵就长出翅膀,遨游于无垠的时空。真是屋不在大,有书则阔。
    去年下半年,陈老师发来书稿。我把它打印出来,带在身边,抽空就读。陈老师原定的书名为《救忘录》,取做读书札记,有益记忆之意。经反复斟酌,我把书名定为《救忘录——一个特级教师的读书零札》。这个书名蕴含了我阅读书稿后的感受:我们总是纠缠于读书究竟有用还是无用,殊不知,书读多了的人,他们举手投足、张口落笔,处处闪现书籍赐予他们的特有气质、个性和风骨。
    没想到,当陈老师收到封面设计初稿时,我妄自添上的副书名,让他辗转难眠。第二天一大早,我收到他的邮件。
    永通好:我在想一个问题,即封面上的那句话:一个特级教师的读书零札。为什么非要出现“特级”二字不可?像这样的读、想、写,不是什么级别的教师都可以去做的吗?特级教师又有什么与众不同?写上“特级”,说不定还会招来读者的挑剔和质疑。弄不好还可能以为是作者的自我标榜,那就很糟糕了。我想,不如改用“一个语文教师的读书零札”更见平易亲和。此事越想越让我觉得不可不慎。
    学术与市场之间,往往很难平衡。“特级教师”的称谓,虽是事实性描述,但多少也有我关于“卖点”的考虑。
    惭愧和感动之余,我回复了陈老师,希望他能屈尊随俗。经过几个来回邮件的商议,陈老师妥协了。
    陈老师的妥协,在于他是一个读书人,一个修己待人的好人,正如郑板桥所云:“读书明理,做个好人。”
    由此看来,此书的出版,除了在“怎么读书”这个问题上,可以给教师朋友以启迪,还可引发教师思考:读书为何?陈老师的答案是:“开卷自俯仰,莫使老而僵。”他说,当年写下这句话时还未老,现在是真正老了,自觉还没有僵,这是拜书之赐啊!(朱永通  作者系华东师大出版社策划编辑)
    《中国教育报》2014年10月16日第11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