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传”实践模式的构建,是该书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突破。 柏安芹老师为作文教学找到了一个基础平台,并借以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柏老师的“班传”具有鲜明的特点,比如价值取向的多元性、目标的预约性、内容的丰富性、读写的同步性、操作的简约性、反馈的互动性、标准的差异性、影响的长远性。这使我想起教学改革实践模式的构建。在我看来,实践模式应当有三个特点:一是思想性,有其理论支撑,“班传”的写作源于生活,学生主体意识的抒发,文学“自传”体裁的借鉴,作理论背景是站得住的;二是操作性,“班传”有简明的操作流程:共同策划、每日读写、修改发表、定期排行、辑选成书;三是通透性,想得明白,说得明白,听得明白,是教学改革实践模式的一个重要要求,“班传”叙写,哪怕望文生义,都能大致明白。 近些年来,经常有一线教师的书要我写序,我很推崇这些教师把工作当学问做,并且有了相对成熟的表达。柏安芹老师在谈孩子们的作文、谈作文教学的时候,自己也在作文。这使我想起几位外国名家在谈写作时说过的一些话,借这个机会与柏安芹们分享,并想通过大家与天天读写、天天向上的孩子们分享。第一句是:写作是唯一的……在你和不可能之间。由于写作,我们会让生活更加充实,生命更加饱满。第二句是:写作是对自我的一次正式访问。写作是极认真、极庄重的事情,是触及心灵的东西,必须郑重地对待。第三句是:研究若不转化为爱,还要研究何为?把“研究”换成“写作”,我们写作是缘于爱,写作又转化为对生活、对人生的爱,写作将更具价值、意义。我想,柏老师因为写作,会对这些话更有体会。我以为,把这些话与大家分享、共勉,我们会写得更好,我们的生活也会因之更加美好。(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19日第11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