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人文 >

《新大众哲学》:时代精神引领通俗哲学新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李之美 参加讨论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编写、人民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新大众哲学》近日问世。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而如何学好哲学、用好哲学,则是不同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常维新的命题。早在80年前,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就注意到当时我国日渐深重的民族危机和逐步激化的阶级矛盾,他针对困扰干部群众的理论难题,自觉联系人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化为日常生活的道理,“用最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熔化专门的理论,使大众的读者不必费很大气力就能够接受”,创作出版了《大众哲学》,回答了“怎样才能生活下去”“人民的希望在哪里”以及“中国的出路在何方”等时代性、现实性极强的问题。该书后来数次再版时,艾思奇又不断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增补了“抗日救亡”“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等重要内容,不仅成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成为无数有志青年投身革命的指路明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可见,哲学的魅力在于体现时代的精神,并在时代精神的引领下,紧密结合具体实践,与时偕行地自我创新。
    《新大众哲学》是在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观点和新的问题,应时而出、应运而生的。它全面继承我们党“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延续《大众哲学》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情况,“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中国老百姓的话”,为创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通俗哲学作出了有益探索。其特点体现在:
    第一,直面时代课题,彰显时代精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步走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社会意识领域的一些传统观念已经难以充分说明和体现实践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亟须能够直面时代课题、彰显时代精神的理论去回应社会现实问题与民众关切。《新大众哲学》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历史担当,直面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解决群众的理论困惑,使哲学的形式和内容统一于大众,服务于大众。它把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等理论问题和老百姓关注的核心价值、生态文明、网络社会、幸福人生等具体问题结合起来,以通俗的语言、真实的事例,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第二,夯实思想基础,创新引领前行。
    《新大众哲学》高扬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服务群众的根本出发点。它一方面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思想精髓,一方面又紧扣时代潮流和实践发展的最新变化,回答了诸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网络社会不过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反映”“幸福总是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长吗”等等与社会发展、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在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魅力、夯实我们共同奋斗思想基础的同时,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在思想观点、框架体系、分析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建,不忘老祖宗,大胆说新话,以创新的精神引领理论的前行,保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生生不息的理论活力与生机。
    第三,可学更要可用,哲学与时偕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自大众,其目的就是为大众所用。哲学不仅要学好,更要用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百多年以来,以一种崭新的世界观、方法论,为中国的革命道路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但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哲学理论必须与时俱进,方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新大众哲学》以哲学大众化为己任,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思想文化需求,使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做到严肃而不枯燥,曲高而不和寡,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实际的问题,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路没有止境,哲学体现时代精神自我创新的道路亦没有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更多更好的哲学通俗读物奉献给广大读者。(李之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