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与书 >

俞晓群:出版家是如何炼成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陈墨 参加讨论

    俞晓群投身出版迄今34年,先后主政辽宁教育出版社和海豚出版社,策划过“国学丛书”“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万象书坊”“海豚书馆”等,提出过“书香社会”的出版理念……他将34年工作日志编纂成书,以《一个人的出版史》为名出版。
    这本书可读,并且好看。书的主题,讲述“一个出版人的成长史”,每个爱书人都会产生共鸣。作者《后记》中说,书稿曾拟名《我的编辑日志》或《为书二十年》,最终定名这个,是作者个性使然。他说:“我做编辑工作,最喜欢‘出奇’,虽然未必制胜,却常常可以扬长避短,创造制胜的机会。”为书取名如此斟酌再三,是作者的一贯作风。
    这书的基本框架是编年纪实,每年开头都有索引,是本年度事件、图书、文章、人物的概要。主体部分包括:编辑日志,是当时工作经历和所思所感的记录;文章附录,是作者当年公开发表的短文辑录和长文摘要;照片插图,包括所涉图书封面、来往信件和重要人物照片;正文补注,包括对日志所涉人事的说明、阐释,并有穿越时空的联想和引申。表面看有些“四不像”,实则有清晰的内在理路,是编辑与出版、读书与写作、约稿读人与社交阅世、内心反思与自我建构的“四重奏”,且呈复调形式,不断变奏,始终不离“一个出版人的成长史”主题。
    本书最大特色是,它由工作日志编纂而成,如档案解密,亦如沈昌文先生序中所说,“一切都是当时的写实,并非事后追忆。”刚入行时,这位文章高手,也是不折不扣的菜鸟:第一篇短文,是请同事“像老师改作文一样,帮助我一字一句地改起来的”。第一篇审稿意见,被老编辑贴在墙上,“错字、标点、格式、文体……处处都是毛病。”第一次编写词条,交稿后“经分科主编修改,满纸皆红,一无是处。”昔日吴下阿蒙何以令人刮目相看?是本书的最大悬念,也是它的叙事主线。这书是编辑日志,也是学习笔记,策划灵思、出版奥诀、编辑经验,自我构建、心灵造化、境界提升,关键是学习。学习不仅是读书,更在于读人阅世,行家观点,大家风范,杂家信息,乃至八面来风,均可见贤思齐。拜沈昌文为师,邀上海才子陆灏为伴,虎翼龙云,继承前辈文化传统,开当代出版新风,是值得研究的出版事件。
    1986年,俞晓群升任副总编,立即启动“当代大学书林”计划,并将选题写成大字贴在办公楼一层:“我们自称是征求意见,其实心里清楚,这是一种挑战,向教育出版社‘以教材为主’的选题结构挑战,向陈旧的图书门类挑战,向落后于时代步伐的思想观念挑战。” 十年后,“我有意不无偏激地集中出版一大批‘老作’,用以表达我对时下浮躁之风的反感与反动!”这就是俞晓群。
    大出版家如何炼成?《一个人的出版史》可称独门秘笈。(陈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