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 科学、有效的小学危机管理,不仅可以在危机发生前及时预见和预防危机,还可以在危机发生后迅速应对危机,给学校创造更好的发展前景。 当下许多小学校长在抓管理时仍习惯于围着人、财、物、事等打转,而且胆子越来越小。如果出了事,正常的教学秩序会被打乱,弄不好校长还会丢了乌纱帽,就此结束前程。没有学校的平安,就没有学校的发展,于是,小学校长们在安全工作上“神经过敏”就在所难免了,采取了许多近乎极端的措施和不近人情的做法。据报道,某市小学全校3000余名学生课间不许出屋,就连上厕所都得有专人“监督”。 即便如此,小学安全事故仍是防不胜防,接连发生。这是为什么?“学校危机管理”丛书主编马和民认为,这与“学校危机管理存在某种真空”不无关系。而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危机问题实质上也构成了一种教育危机。《小学危机管理实务》一书不仅道出了此种教育危机的应对之策,还为营造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温水煮蛙”、“鲶鱼效应”启示我们:危机是一个质量互变的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危机意识的缺失,于学校来说有可能演变成大危机;困难和危机并不可怕,关键要看人们对待困难和危机的态度如何;面对危机,保持适度的焦虑,有利于随机应变,鼓起勇气,激发潜能。《谁动了我的奶酪?》里的两只小老鼠——“匆匆”和“臭臭”,它们虽然没有复杂的大脑,但始终有应付变化的心理准备,一旦变化真的来了,就毫不迟疑地采取行动。而两个小矮人中的那个“唧唧”,虽然有着高级的思维,但危机来临时,由于平时没有应变的心理准备,方寸大乱。 小学危机是这样一类突发事件:前提——发生在小学校园内或与小学有关;成因——由小学内外因素引起;危害——严重损害或可能严重损害小学组织功能及成员利益。这3个方面可以视为小学危机的构成要件。小学危机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最大限度地保证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尤其是生命安全,这既是小学危机管理的首要目的,也是评估小学危机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依据。“生命至上”原则是小学危机管理的首要原则,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也是小学危机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小学危机管理包括危机的预防、应对及恢复3个阶段,要做到科学有效,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校长的责任意识至关重要,一个责任缺位的校长不可能科学有效地管理危机。第二,师生的危机意识要靠经常性的教育来强化。第三,管理人员的应危力决定着危机的进程和走向。第四,处在危机第一线的师生,职能是否明晰关系到危机管理的成败。第五,要依法管理危机,《未成年人保护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不仅对小学危机相关人员、部门之权责作出了明确规定,而且为小学危机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第六,关注细节,重在落实。仅以《小学危机管理应急预案》为例,从明确预案的实施范围、原则、组织到落实,每个部分都要缜密考虑。预案制订出来,不要当成摆设而束之高阁,不能除了应付检查以外而别无他用,要有计划地进行演练,每学期至少一次。这种演练是一种情境体验,师生有了这种体验,就能做到临危不乱,求生本能就会驱使人们按照正确的方法避险。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紧邻北川的安县桑枣中学无一人伤亡,这与该校校长叶志平从2005年起,每学期都组织一次全员紧急疏散演习直接相关。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科学、有效的小学危机管理,不仅可以在危机发生前及时预见、预防危机,还可以在危机发生后迅速应对危机,变被动为主动,变坏事为好事,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给学校创造更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贾书建系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