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干,是李岩给人的第一印象。有紧迫的时间意识,谈吐风生、雷厉风行。 责任,是李岩行事作风中绕不开的一环。女儿说他是“不可救药的爱国主义者”,他则将一本《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递给作者,不发一言。 李岩是“第二书房”社区连锁图书馆创始人。他之前从事过记者、商业运营、投资、互联网等工作,打拼多年总算过上了小康生活,然而,他却卖掉势头正旺的公司,读书、思考了几年,突然开起了社区图书馆——打造一个“公益事业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之前的是穿衣吃饭的工作,现在的才是一辈子的事业。有爱读书的孩子,才有我们放心的未来。” 创立第二书房之前,做生意的李岩对文化有情节、对责任很在乎、对社会充满反思,透着传统儒商的品格。 一段时间,他注意到网络上对“90后是垮掉的一代”的议论甚嚣尘上,说90后这也病态、那也顽疾,在一片骂声之中,他思考着其中的原因。当他走在大街上,看着灯红酒绿的街景,发现自己经常去的几家书店不见了,换之以网吧、足疗店、麻将馆,他突然意识到:是社会给90后孩子创造了“到处有险滩”的成长环境,当精神家园不再,孩子们能去哪儿?怎么成长?如何健康? 李岩回忆,小时候的他是没书可读,现在书多起来了,却没了读书的环境和氛围。读书曾经改变了他农村娃的命运,而当下也在“改变”90后孩子们的未来。于是,他萌生了想法:开图书馆,至少让孩子有安全的未来。 说做就做,通过翔实调研、考察和分析,而有了橡树湾“第二书房”。书房完全以孩子为中心,1.2万本书都是“活”的,有的是立体的、有的可以发声,和孩子保持着亲密互动;260平方米的空间更是被恬静的音乐、温暖的阳光和流动的书架分成了亲子区、悦读区和游乐区。一位家长赞叹说:“非常喜欢第二书房,第一眼看到它就让我想带着儿子一起坐下来,一起看书,安静地走进故事、走进美好、走进阅读。” 此外,书房每周都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他各处“拉关系”寻找著名作家到场交流、请来包括爱人在内的教育专家开展讲座,美丽的店员带领父母和孩子做亲子游戏,还有绘本课堂、故事会等等。书房成了有口皆碑的“父母学堂,儿童书馆”。 对于书的品质,李岩有着近乎苛刻的把关和追求:不好的书坚决不要,好的书再贵也要买!他说,孩子生下来不能直接吃辣椒,要从喝婴幼儿奶粉开始,这是人的生理发育规律。同样的,人的精神发育也是这么一个过程,而每一本好书都是在呵护孩子们精神的胃。 在“第二书房”的留言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心声,几位家长写道:“孩子几次提出要到这里看书,今天一来,明白了为什么,希望孩子多来这里吸收营养。”“特别感动!还有这样的地方,还有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祝福你,感谢你!” 私人开办一个社区图书馆,李岩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个中滋味,也只有他最了解。 一开始,家人、同事、朋友都委婉或直接地,表示这虽有意义,但算不起账:投入大、费时间、没经验……他投入160万元建立了“第二书房”后,接踵而至的房租、购书款、维护运营费等开销甚大,还有大大小小的问题缠绕…… 每当有人问及其中的艰辛,李岩总是一笑而过,却总习惯提起《神奇校车》的作者、世界著名大师乔安娜·科尔和布鲁斯·迪根在“第二书房”讲座时给他讲的一个故事:纽约郊区的一个富翁临终前开办了一家私人图书馆,以她的遗产维持经营了50年后,图书馆资金链濒临断裂,政府则予以接管和维持。因为短短50年,这家图书馆惠及了几代人,更成就了多位世界级的大师,而布鲁斯正是其中之一。讲完故事,布鲁斯拍拍李岩的肩膀,说:“这个很艰难,但要坚持!感谢你!” 在李岩的坚持下,社区的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读书了,又得到许多志愿者的帮助,让李岩看到了希望:至少图书馆活下来了,在一天比一天好。 困境重重的实体书店,如何“一天比一天好”?经过考察,他发现传统的实体书店是因为缺少变革,才与时代和市场脱节。那何不结合文化与新技术、引入新机制、统筹市场和公益,作为“第二书房”突围的一个着力点? 李岩往常的工作经验派上了用场。于是,他打造了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课堂”,各地分馆都可以同步分享北京的专家讲座,参与互动;利用微博微信进行全民阅读的宣传;与众筹网合作利用众筹模式投资进行新项目建设;与西城区园林局合作联合打造金中都公园的城市阅读空间;与房地产开发商一起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与当当网达成战略合作开展O2O模式,打通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衔接的“最后一公里”,等等。他说,整合就是创新,创新就有出路。 如今,北京橡树湾“第二书房”已经拥有300多会员,牡丹江和西安“第二书房”已经分别拥有300和1000名会员。北京2家、太原1家、宁波1家等连锁书房也即将陆续开业,“一个影响一个,再影响一群”。“我的梦想,就是让很多人的图书馆梦能实现,让更多的孩子在第二书房里编织自己的梦想。”李岩说。(记者 郑海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