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4月2日电(记者 吕昂)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也是中国儿童读书日,但据媒体调查发现,不少孩子抛下课本后很少再捧起书本,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究其原因,孩子们多是称“没时间”,这不禁让人很是疑惑:在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的今天,孩子们为何还是没有时间进行阅读? 事实上,不少家长和学校积极践行的“素质教育”已走向另一个极端,成了“特长教育”“技能训练”,仿佛孩子们在绘画、器乐、运动项目中有“一技之长”才算是“全面发展”。而像阅读这种潜移默化间启迪心智的“兴趣”,不太能马上变得抢眼,因而也就被排挤出了日程安排。于是许多孩子出了校门又入课堂,课余生活貌似多彩,实则在结束了兴趣班及家庭作业后已拖着疲惫之躯到了睡觉时间,自然也再没有时间进行阅读了。 另一方面,在考试升学指挥棒的继续引导下,成绩依然是当前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核心要素,就决定了课本学习在孩子每一天生活当中占据的绝对地位。因此,即使不少学校开设阅读课,划分了阅读时间,孩子们依然是“很自觉”地用来写作业,学校图书馆等同于自习室的现象,更是从小学到大学普遍存在。 其实,许多家长和学校并非不重视阅读,各类书店中手拿学校开出的“经典”书单而积极采购的家长随处可见,但这究竟能否带来有效阅读依然存疑。许多经典名著,成人都未必能读得懂,让孩子们来“啃”这些“大部头”,只能是消耗了大量精力却依然“云里雾里”,阅读的兴趣与乐趣自然也随之消散。而他们愿意读的一些奇幻小说、青春文学,却被学校家长视为洪水猛兽,各种禁令让出于兴趣而进行的阅读成了地下工作。缺乏合适的、优秀的儿童读物,令鼓励孩子们阅读充满着尴尬。 阅读,能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国国民的年均阅读量世界排名令人脸红,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全民阅读”如今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充分说明国家对于阅读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的精神支持高度重视。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必须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培养,全社会都有义务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阅读氛围和资源。让孩子们有书读、爱读书,一代人的文化素养也必将在不断增长的阅读量中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