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说过,陕西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镇,主要是出了一批写农村题材的作家,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后经努力,户口转到城里,由业余写作者变为专业作家。近年来以长篇小说《福满山》引起文坛关注的王妹英,便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员。她生在农村,幼时因父母和奶奶先后去世而失学,凭着一股与命运抗争的顽强和对文学的挚爱,潜心创作,上世纪80年代末,以《小土屋》等一系列反映乡村生活的中篇小说获得好评,在政府专项经费资助下,得以到大学中文系深造,此后成为专业作家,新作迭出,一发而不可收。 因为过早地经受了命运的打击,吃过太多的苦,王妹英对人世间一切美好情愫和人性暖色格外珍惜。她说:“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写无关痛痒的文字和毒害人心的文字,我想写我看到的不好的、错的东西,更想写好的、对的、美的、善的、正义的和公正的东西,让它们发挥出本身无限积极的意义,鼓舞和照亮时代和人心。”她的这种坚守体现在迄今为止的全部创作实践中,更鲜明地熔铸在广受赞誉的《福满山》中。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常能看到她的影子,她的悲欢忧乐与所思所想。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大学毕业生李灿,老家在偏僻山区的福满山,父亲早逝,母亲在患病多年欠了大笔债务后也离开人世。因为找不到工作,她靠替老师编辑文稿资料,给学校的“混混”代写作业论文维持生计,却因一次偶然的机缘被国家公务员招考录取。分配工作时,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做一名驻村干部,与同去的高干子弟刘力扬一道,取得市里多个部门的支持,经过与乡亲们的共同奋斗,把这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设成了全市的新农村示范点,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这样的故事,许多人写过,很容易落入俗套。《福满山》的不同处,在于它通过个人命运遭际的叙写,融入对剧烈变革的大时代下纷繁复杂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索,对在生机蓬勃而又充满诱惑陷阱的现实生活面前人们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的叩问和认知,赋予作品以深广的思想蕴含,读来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无意把李灿塑造成有多高政治觉悟的先锋模范式人物。她只是一个从农村走来,心地纯洁,性格倔强,爱动脑筋,积极上进的女孩。在以陌生而又兴奋的目光,对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时代生活悉心体察和冷静审度的过程中,她知道现实并不完美,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她认识到即使是一棵树,也会“一侧沐浴着阳光,闪着明快翠绿的光芒,而另一侧,树的背面,则呈现着一种晦涩的、暗淡的、暧昧不明的暗绿色”,因而她时时策励自己,即使在最暗淡的境遇里,也要追寻光明,不能失去前进方向。当再次回到福满山,与乡亲们一道为改变家乡面貌不息奋斗取得成就受到赞扬的时候;当翻读20年前驻村干部的工作日记,知道过去和现在都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为老百姓的福祉殚精竭虑的时候;当获悉那些腐化堕落分子陆续受到查处,发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即使受到诱惑、威胁仍保持维护公平正义的道德底线的时候,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在投身千百万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实践中,她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一个崭新的生活征途,“从她最爱的福满山,出发了……” 《福满山》是一部传递底层时代信息的书。它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把握,既不像空想主义者侈谈的一片光明,也不像悲观主义者哀叹的一团漆黑,而是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和希望并存,因而是真实的,准确的,这缘于作家对现实生活、对普通百姓的满腔赤诚:“我一有时间就一头扎进农村,长时间吃住在农村,富裕的农村,贫困的农村,富裕的根由,贫困的根由,我都想知道。”王妹英现在还很年轻,正是创作力旺盛的时候,只要沿着这样的路子走下去,她的艺术才华,一定会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在诚实勤勉的创作实践中,得到更加绚丽的绽放。(王巨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