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与书 >

贾平凹漫谈《古炉》:文革这段历史不能绕过(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新华网 何悦常亦殊 参加讨论

    精工:“一定要想办法突破自己”
    从2007年《高兴》完稿后,贾平凹就开始新长篇小说《古炉》的创作,并于2010年5月完成,全书总计64万字,创作时间长达4年。期间,贾平凹先后修改三稿,每一稿均是一字一句执笔重写一遍,写作字数近200万字。他在《古炉》的后记中写道:“我感激着那三百多支签名笔,它们的血是黑水,流尽了,静静地死去在那个大筐里。”
    “我想尽量真实地把当时的生存状态写出来。”贾平凹介绍说,《古炉》的故事和人物,都是实际存在过的。虽然也如《秦腔》的故事一样都是些日常生活琐事,但却在这种日常生活的铺叙中显现着悲剧的必然,在群像中凸显了大事件中的几个重要人物,而且因为题材本身的性质,情节的张力要比《秦腔》大得多。
    面对如今新秀辈出的文坛,如何保持源源不断的创作力?贾平凹表示,“要保持写作的状态,我觉得一定要想办法突破自己,虽然突破的很少、很小,但是还是要突破。”
    然而,突破自己并非易事,“年纪大了,还在继续跟着年轻人跑,确实也筋疲力尽了。但文坛是一个比较残酷的淘汰率特别高的地方,你总不突破,社会就把你遗忘了。但是突破的确很难,不仅仅是在思想境界上、在写法上。”贾平凹说。
    在他看来,突破自己要抓住两点:首先,生活要保持鲜活状态。“写作方面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稍微一松劲就撵不上了,就被淘汰了。”其次,是不断寻找生活的感觉。“我基本上有空就往基层跑。去年我到江西跑了一次,还到过河南乡下,也会感受一下北京、上海这种大都市,抓两头,来保持自己适应现实环境的状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