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语文式栖居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温儒敏 参加讨论


    程翔老师“以他的经验建议语文老师,最好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还要不时动动笔,保持一种文化人的状态。只有老师自己喜欢读书,有高尚的阅读口味,才能让你的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只有老师自己能写,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这实际提出了氛围育人、状态育人的原则,身教重于言教,以身示范,这是一位老师终身应该保持的状态。——编者
    
    程翔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温儒敏
     
    用教学实践经验直面当前课改中出现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课程改革的试行,已经八、九年了,高中阶段语文课改也在部分省区试行了5年,可以说阻力重重,举步维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的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从国家的未来着想,必须推进课程改革,不改是没有前途的。只要课改大方向正确,我们不要否定,要补台。但现在看来,课改的理想和实际操作之间,的确存在较大差距。加上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矛盾转移到教育,高考指挥棒的副作用难于抑制,学生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课改面临巨大的困难。说到底,我们是在高考仍需存在的前提下进行课改的,这实在很无奈。课改能否成功,最终还要看操作层面是否可行,看能否处理好课改与高考“相生相克”的关系,这就要靠广大一线老师。他们最熟悉情况,了解在有限的条件下课改到底能走多远,而既要课改又不放弃高考,也是他们要尽量协调处理的头痛的事。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一线老师既坚持课改的理念,又积极面对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北京大学附中的程翔先生是著名的特级教师,也是中学语文研究领域有建树的专家,他长期在一线教学,是课改的“有心人”。
    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用教学实践经验回应了当前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基础训练的问题。课程改革强调人文性,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是必要的,也是改革的一个亮点,但不能偏执,不能离开语文教学的规律,否则会淘空了语文。程翔提出以读、写为核心,以语言为“抓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有意义的。当前课改中有些语文课上得花里胡哨:有人文教育、创新教育、合作教育;有探究式、讨论式、发现式,等等,红火热闹,最怕没有了语文本色。一节课下来,学生说说笑笑,课堂热热闹闹,若问达到了什么教学目的,完成了什么学习任务,则茫茫然恍兮惚兮,语文课变得好看而不务实。程翔的批评是有根据的,他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语文课最根本的任务是学习和运用母语来表情达意,人文性虽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却并非刻意凸显,必须和工具性自然融合起来。
    阅读教学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课改如果作为一场“运动”,很容易产生形式主义。有些地区检查课改,动不动就是查什么“硬件”是否达标,比如统计做了多少课件、多媒体使用率多高,等等。这种机械的一刀切的要求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程翔对此是质疑的。书中对于过分强调语文课的多媒体运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阅读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接阅读来完成的,过分依赖媒体中介,可能会破坏阅读中的语感,限制想象力。多媒体的运用必须适度。
    就拿阅读教学来说,目前争议也是比较多的。传统的教法是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归结到教师的答案上来,答案往往是单一的。这容易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抹杀了个性和创造性。现在强调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性,打破了以往比较死板的教学模式,肯定是个进步。不过,在教学实践中,到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引导处理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阅读理解的“多义性”有没有一个度?教师应当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可能困扰着许多教师,值得深入探讨。从程翔的教学体会看,阅读教学固然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允许多义的理解,但不能放任,教师的引导很有必要。程翔借鉴当代西方的读者接受理论,提出一个“基本理解”的概念,来概括阅读教学“放开”所必需的“度”。他认为学生的阅读体验很宝贵,是教师指导阅读的基础,但不要忘了必须将学生的体验感受加以提升。所谓“阅读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阅读,是一种教学行为。学生的阅读有别于一般的阅读,它必须受教学目标的制约,是一种“不完全自由阅读”。我觉得这种观点有助于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阅读理解“多义性”的问题。阅读教学的目的既不是单纯寻找单一的作者“原意”,那容易限定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停留于让学生发表各自感受,而是要实现对课文的“基本理解”,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最终落实到阅读能力的提高上来。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毕竟有别于文学批评,不能径直把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移植到阅读教学中来。这种提醒是很重要的。这不只是阅读教学方法问题,也牵涉到对语文教学改革理念某些深层次的理解。
    语文老师尽量让自己“浸泡”在一种文化氛围中
    程翔老师始终在教学一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贵的是他注意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并针对课改中的问题发言,显示了现实性与学理性的结合。这并不容易,需要比较深厚的学养支撑。
    程翔有一个观点,认为语文教师必定是“文化人”。说来好像很平常,难道语文教师没有“文化”?事实上,不少教师原来也有“文化”,但终日忙于应对“职业性”的教学工作,很难“充电”,无以为继,长此以往,变得没有“文化”了。我就听过一位高中老师抱怨说,一轮一轮地带领学生高考复习,生命都淹没在题海中,完全透支了,有的是职业性的疲倦,哪里还有“文化味”?所以程翔提出语文教师要做“文化人”,我想主要还不是职业的需要,而是一种坚守,一种生命的境界。程翔建议语文老师尽量让自己“浸泡”在一种文化氛围中,化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语文式地栖居着”。程翔以他的经验建议语文老师,最好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还要不时动动笔,保持一种文化人的状态。只有老师自己喜欢读书,有高尚的阅读口味,才能让你的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只有老师自己能写,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如何帮助教师改变“缺少文化”的状况,不断提高素养,这本书提出了不少具体的建议,比如营造教师的读书氛围,教师写“下水文”,等等,我看都是值得大家参考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