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校长 >

《静悄悄的革命》:改变一所学校需要多长时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常生龙 参加讨论

      教学改革应是静悄悄的革命,是在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单位进行的革命。
    

——佐藤学

 
    

 
    [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长春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第一次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是在5年前。读了之后很受启发,于是隔段时间就会重读一遍。书也买了很多次,经常向教师们推荐,看到有人在我面前流露出想读的愿望,就会顺手送出去一本。现在拿在手里的这本书,已经是2003年版第6次印刷的了。一本反映日本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与实践的书籍,能够在中国多次加印,说明了这本书的价值。
    今年暑期的校本培训,我向学校的老师们推荐并赠送了这本书,希望大家能够在假期中阅读,联系当前的课改实际,进行一些教育方面的研究。对教师的要求,自己要首先做到,所以我又一次拿起这本书,边读边反思。我最近在博客中发表的《课堂里的手势》、《学习的本质》等文章,就是这本书的读后感。
    佐藤学通过大量实践案例告诉我们,改变一所学校的面貌,要从学校内部的变革开始,大体需要3年的时间。
    改变学校面貌的关键,是要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打开门,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开设公开课,“把许多陋习一并清除、克服,让所有的教师超越自我,构筑起同为实践者的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关系”。
    第一年,要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相互之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学校改革的最大障碍来自“墙壁的阻隔”和“学科的阻隔”。所谓“墙壁的阻隔”,就是指一个个封闭的教室,要让其他人走进某一个教师上课的教室是很不容易的;学科之间的老死不相往来,也与当今追求合作、互相沟通和交流的环境格格不入。每个教师都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被别人指手画脚,但自己却可以在别人不在的时候,毫无顾忌地散布含有批评意味的闲言碎语。
    佐藤学认为,改变学校面貌的关键,是要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打开门,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开设公开课,“把许多陋习,如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却无所顾忌地批评别人的陋习;没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只知道按上边的指示行动的陋习;不愿意被别人在背后指点,用坚实的盔甲把自己严密地包裹起来的陋习;只认可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肯向别的教师虚心学习的陋习,等等,一并清除、克服,让所有的教师超越自我,构筑起同为实践者的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关系,这是学校改革的前提”。
    怎样让教师打开教室的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校长的领导能力,因为只有校长才能让那些不肯上公开课的教师打开教室的门。这需要校长的领导艺术,因为命令式的要求,教师可能会听从,但一定会在开了一下门之后马上就将门关得更严实,说不定还会再加上一把锁。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再要打开这扇门就更难了。二是要有丰富充实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在打开教室的门之后心甘情愿地接受再一次的公开评论,让其他教师也自觉地产生“下次公开课我来上”的愿望。
    教研活动的次数要有一定的保证,才能有效果。现在很多学校,一个学期只有两三次的教研活动,而且这些活动还只是传达一下学校的近期工作,互相通报一下备课组的活动,基本上没有研究的内容和氛围。这样的教学研究组织,处于一盘散沙的境地,是必须要改变的。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不单是为了“上出精彩的课”,更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其一,要专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否对应。比如,对于学生上课时的窃窃私语或者困惑表情,教师是否能够领会;教师有没有无意之中用不恰当的言行遏制了学生发展的苗头;对于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学生的反应,教师有没有采取灵活、耐心的态度;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有没有给予恰当的帮助,等等。其二,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学生,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学习是不可能学好的。一间教室里,凡有不好好听别人发言的学生,肯定就有不认真倾听学生言辞的教师。这种不善于倾听的教师,往往自己很爱讲话,但他们讲话时是不会对自己的言辞进行谨慎的选择的,也不会在意学生是否听到或者理解自己的讲话。其三,教师要有自己明确的课题研究方向。每一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多困惑,有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困惑或问题就是自己研究的课题。带着如何解决问题的想法去实践,把自己实践中的做法和感悟和同伴分享、交流,会更快地提高自己,也会给别人更多的启迪。
    教室面貌的改变是学校面貌改变的基础。在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室里,能看到身体放松、轻松愉快、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学生和倾心静听学生轻言细语的教师。而在沉闷的教室里,看到的是学生笔直地端坐着,面无表情,教师也是用生硬的姿势、硬邦邦的语言控制着整个教室,教师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讲课上,很少去关注听课过程中学生思想的起伏波动,也不考虑如何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
    在学校机构和组织的简化上做文章,每个教师分管学校的一项事务,做到责任到人,需要多数人合作的时候,由学校出面协调。
    第二年,要在学校机构和组织的简化上做文章。越是分管细致、组织结构复杂的学校,教师对全校事务的责任感越是薄弱。大家只想到自己,对他人的工作毫不关心。这种复杂的组织机构不但把每个人的工作分得零零散散,而且削弱了大家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同时,也常常使本该处于中心地位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边缘化。
    学校要将教学研究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其他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每个教师分管学校的一项事务,做到责任到人,需要多数人合作的时候,由学校出面协调。要给教师省出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用于教学研究工作。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应将注意力放在课后的研究上,而不是课前的准备上。很多人在开设公开课之前,会花费很多的时间来准备,但上了课之后大多进行一次草草的评价就了事,这样的活动是很难给人以启迪的。
    要通过教学研究来改变学校的面貌,最少100次的授课案例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学校改革需要3年的原因,也是必须在机构和组织的简化上做文章的原因。
    举办公开教学展示和研讨会,关键是要让参加会议的人们看到平时的日常授课情况,因此不需要做刻意的修饰和准备。参观的目的是看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看教师如何表演。
    第三年,要举办专题的展示活动。这项工作其实从第二年开始就可以进行了。公开展示活动既是对学校和教师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促进教师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的举措。
    举办公开教学展示和研讨会,关键是要让参加会议的人们看到平时的日常授课情况,因此不需要做刻意的修饰和准备。参观的目的是看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看教师如何表演。
    推进学校的面貌改变,除了上述的做法之外,学校向社区开放,寻求校外人士、家长等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限于篇幅,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现在回想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我在前一个学校担任校长的两年,事实上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着力推进学校上台阶的。自己在做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这次重温佐藤学先生的大作,让我在反思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出来的。让每一个教师打开教室的门,鼓励校内的公开课和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好课标准的制订,鼓励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改革;减少教工大会的次数,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留出空间;举办各种教学展示活动,给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还有很多事情做得不够仔细、不够深入,如果能够想得再清楚一些,推进得再扎实一些,学校面貌的变化可能还会更大。(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常生龙)
    佐藤学,1951年出生,教育学博士,现任东京大学学校教育学部部长、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科长,日本教育学会会长,是当前日本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学者。
    佐藤学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行改革。他主张在学习班中推进“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在学校里构建教师之间互教互学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在学校和社区的联系方面推进由监护人参与授课的“参与学习”实践;重建学校概念,将学校由“教育工厂”转变为“学习共同体”。
      《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21日第8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