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教育应给学生添股精神气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钟能文 参加讨论


    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这是一个宏阔得没有边际的问题。它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深处,激发着我对教育本质的思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以下简称《解读》)一书使我时刻对不科学的教育保持警醒,阅读该书后我日益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其实一直在背负着沉重的以知识习得为使命的重担,学生跨进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以学习以书本为载体的静态知识。这种学习生态在应试教育的沉重背景下,使学生沦为知识的奴仆,是相悖于教育本质的。
    在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常常深陷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一方面,为了学生的升学前途,我不得不带着他们跋涉在题山题海里;另一方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多想让我的学生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多多阅读,亲近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作品。可是残酷的现实容不得我去践行这种想法。我只能将那些课文肢解成一个个应试的部件。面对一双双闪现着憧憬的眼睛,我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学生在我一遍又一遍按照应试规程的枯燥讲解下满脸堆起了倦容。我只能一次次地压抑我对那些大师、那些经典的激情发挥,让我的学生在学校和家里做那些没完没了的“达标”、“考王”和“秘笈”。
    在反复阅读《解读》的过程中,我愈来愈认识到教育的使命不在于将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而在于引领学生走向高迈的人生境界,造就具有健全的精神骨骼的人,在于完善独立健康的人格,在于谋求一个有利于学生放飞心灵、张扬个性的成长环境。在作者看来,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谋生技能,它承载着点燃学生对这个广阔世界思考欲望的任务,负载着丰富学生情感与思想的使命,还担受着唤醒学生创造激情与潜能的重任。我常常私下自问,为什么我们的文学一直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我的一个直觉判断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少有与那些世界级文学大师“对话”的机会。考察现实中的基础教育,有多少学生不是让知识碎片的机械训练主宰了学习空间?看看充斥在大大小小书店里那些畅销的各类复习资料,看看摆在我们语文教师书房和案头的那些各类试题解析,我们就能想象学生面临着一幅怎样的单调与枯燥的学习图景。
    在这种唯考试是从的教育的主宰下,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应对考试和揣摩试题。在我们身边,所谓的教研会不外乎就是对考试策略的研探与琢磨。在一些学校,语文教师相互之间交流的一个心得就是,语文课文可上可不上。不少教师只用不到一半的时间就将课文讲完,然后腾出时间让学生做习题。因为在他们看来,与其在课堂上和学生就那些经典之作展开讨论,远不如让学生多做几套习题来得实在。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几乎看不到师生激情迸发的对话与沟通,几乎看不到教师主动向学生宣露他对名著经典的一往情深,几乎看不到教师提倡或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在这种课堂生态下,教师除了日日重复他对试题的研究心得与方法的传授外,看不到教师与学生共同对知识的建构与创造,课堂形态只是教师的单线传输,很难见到师生互动的课堂胜境。
    在阅读《解读》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主动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让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显性表征就是教师要建立一种自觉的反思机制,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观,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境界。然而现实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教师手里一年到头除了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几套试题集外,几乎不再拥有其他能够提高自己教育水平的书籍。在语文教师中,没有完整地阅读过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大有人在。在他们看来,只要对考试有研究,教出来的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就是好教师。这也难怪,在家长看来,孩子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就是教师有能耐的体现。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是看教师所教的学科在考试中能否考出好分数。这种围着考试转的教育生态,使得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压抑沉闷,少有新课程所描绘的学生学习是一种生命活力迸发与创造激情绽放的情景。
    一些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也很少能够深入到教师教育教学的细部之中。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学以考试为主体的学习形态也开始下移到小学。一些小学把中学那一套应试的套路借用过来,甚至出现一些小学一年级每门课程都有几套习题集的怪现状。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很多学校的口号,教育到底要“发展”学生的什么?如果不彻底走出为考试而生存的怪圈,不规避为着应试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我们的学生只能被训练成一个个考试的机器。很难想象,一个成年累月只被那些单调而枯燥的试题塞满大脑的学生,能够展示他的个性,能够放飞想象的翅膀,能够在学习中品尝到创造的喜悦。
    一切为着考试而生存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以淘汰为特征的教育,它成就的只是少数成功的精英,而让大多数学生品尝的只是失败的苦果。如果教育只是让大多数学生带着失败的心绪走上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望只能停留在口号上。(安徽舒城师范学校 钟能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21日第8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