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自爱铿然曳杖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梁杰 参加讨论

    自爱铿然曳杖声
    ——读黄玉峰教育演讲录《我只想站得直一点》 
     
    《我只想站得直一点——黄玉峰教育演讲录》 黄玉峰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玉峰在厦门集美学校。图片选自《我只想站得直一点》插图
    眼前这本黄玉峰教育演讲集,我在去年采访他时,看到他在忙碌完开学典礼之余抽空校正此书稿,感叹将近古稀之年的黄玉峰为何能有如此充沛之精力。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黄玉峰当选为本报评选的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然而他因正忙于学校招生事宜没能来京领奖,遗憾之余,也理解他的选择取舍。在他的心目中,学生的事、学校的事是最重要的,永远放在第一位。
    笔者采访黄玉峰,开始是出于好奇,他因何会被称为“语文教学的叛徒”,想了解他在教学中是怎样“离经叛道”的;拜读完这部演讲集,我对黄玉峰老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从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有独立见解、摆脱应试教育捆绑的“语文教学的叛徒”,源于他充盈的学术“底气”;而看似叛逆的诸多教育行为,其出发点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让学生活得像个‘人’,让自己站得更直一点”。
    书中的一幅图片很吸引我,图中黄玉峰蹲在一群小朋友中间,做着胜利的手势,脸上是灿烂的笑容。这张照片是他特别喜欢的一幅,是他2008年在厦门集美学校访问时,路遇一群小朋友,于是便留下了这一美好瞬间。
    黄玉峰爱孩子,这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的。他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做教师是他这辈子最幸福、最得意之事。“教育是非常有趣非常生动的一件事,它不是机械的东西。你可以期待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风却随心所欲地从四面八方吹来。学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你不能期待一个学生这样,那个学生也这样,所以教育是一种艺术。”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人,成为有知识、有修养、有独立见解、堂堂正正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把每个人的潜力挖掘出来,“他是一棵草,就会很绿,能够绿满大地;他是一棵松树,他就能参天;他是一朵鲜花,他就会盛开。”
    黄玉峰个性很强,眼光独到,富有创见,有着中国知识分子“不随”的性格,他说话办事不苟且、不附和,不随波逐流。奉行“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道听途说不说”。
    他的这种“底气”来自于个人的学问“底座”,“这就是教师的学问基础”。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黄玉峰说:“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人物掌故、音韵训诂、历史、政治、哲学甚至科学上的重要思想,都是教师学问‘底座’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最好还要有“几门杂学”作“底座”,最好的知识结构是“一专多能”。他举例说,李叔同曾经在中学教图画、音乐,他的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更重要,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李叔同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灵光,故能令人敬仰。”此外,李叔同还深谙博物学、金石学、佛学,黄玉峰说:“正是这种种‘多能’,形成了这种‘后光’,才撑起了他的‘一专’,使得他所教的音乐美术‘副科’取得了超越语数外‘主科’的地位。”
    黄玉峰认为,教师应该多读书,“每个人肚子里要有一百本书,不是看过就忘的那种,而是能够成为你底色的书。”此外,教师还要有批判精神、怀疑精神。怀疑精神就是独立的精神、钻研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今天教给学生的具体知识,到了将来未必还是真理。而教师真正能留给学生的,是找寻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好学不倦,刻苦钻研,敢于质疑,善于创新,必然能影响学生。学生保持从老师那里得到的读书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来不管世界再怎么变迁,都能够受用终身。这样的人,有一个完善健全的人格:既不会道听途说、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不会迂腐顽固;既不会浅薄庸俗,也不会脱离实际。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能如此从教的教师,才是我们需要的人之师表。”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三尺讲台就是教师的生命舞台。“作为教师,永远要懂得敬畏讲台。”从教四十多年,对黄玉峰来讲,许多课已上过多次,烂熟于心。他的课不少曾被评为“优秀”“示范”作为样板被人学习,但直到现在,每次上课前,他都要重新阅读,查阅新的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做足准备,才有底气去面对学生。”他说:“课堂教学最要紧的,不是具体的教课技巧,而是教师本身的根底以及对课文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如此珍贵的课堂,给我们的时间已经很少,我们不应该把课堂变成花里胡哨的浮夸表演或者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书中,黄玉峰多次提到“教师必须要有教育理想”。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教师的理想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自己内心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以及为此目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对于一般人来讲,理想或许是奢侈品,“而对于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来说,理想应该是必需品。”“身为教师,拥有一方讲台,是最接近教育梦想的平台。”因此,不能小觑教师的力量。
    在黄玉峰眼中,教师这个职业,应该是最幸福的职业,“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他从1967年做教师,已经快半个世纪了,至今依然忙碌在教育第一线,并乐此不疲。“这是因为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责任的重大和教育工作的乐趣,作为一个教师,我感到幸福。”
    黄玉峰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写得一手好字。他精通书法、国画、诗歌及篆刻,是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理事。他对自己的爱好抱着“玩”的心态,“这些业余爱好,给我的教学带来不可替代的乐趣,哪怕教学再紧张,我都会腾出时间‘玩’,有时是主动找乐子玩。”60岁生日之际,他效仿溥心畬用血抄经为母祈祷的法子,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洒金扇上抄《心经》,一百天抄了一百把扇子。60岁生日那天,他把扇子一把一把送给来宾,亲朋好友拿到抄满心经的扇子,无不惊喜异常,心花怒放……
    黄玉峰不仅爱好书画、篆刻,旅游更是他的最爱,除了每年带学生“文化学旅”,一有机会,他自己也会天南海北、国内国外到处跑。他的旅游很有计划,为了上好《边城》,他去了湖南凤凰古城;他研究苏轼,便去常州、宜兴、湖州,几乎沿着苏轼的人生足迹走了一遍,一面走一面核对苏轼年谱,背诵他的诗词;上安徒生的《光荣的荆棘路》,他特意去了北欧,到了安徒生的故乡丹麦;为了上好《一碗阳春面》,他又去了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这些周边国家更是跑了个遍……
    黄玉峰曾因抢话筒发言被人称作“五四青年”,那年他54岁;61岁时,他又被人称为“六一儿童”;在书中,他称自己为“顽童”,“身为一个教师,多么需要童心!有童心才能永远进取,有童心才能永葆爱心!有童心才能做个好教师。我愿自己童心永驻,永远是个‘顽童’。”
    在一次带学生“文化学旅”的路上,他在飞机上看书累了,眼前一片模糊,便睡了一觉,醒来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心境:万里碧空一线青/坐抚诗卷雨中行/眼前迷雾方知老/笔底惊雷却逞能/三尺讲台难作别/百年志士敢忘情/坡翁箴语耳边唱/自爱铿然曳杖声。(记者 梁杰)
    《中国教育报》2016年7月11日第10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