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潘裕民 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他认为,人的生命成长是一个需要不断修炼的过程,读书,更是一个人终身的“功课”。 在上海基础教育领域,有这么一位老教师,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教书、写书,并通过自己的行动,积极组织或参与各种读书活动。他就是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潘裕民。 他把读书当作一场修炼,一次幸福之旅,不管不顾地读着那些“无用之书”。他当过中小学教师、校长,曾在大学任教,30年来,不管角色如何转换,他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以“读书、教书、写书”为主要生活方式。在他看来,人的生命成长是一个需要不断修炼的过程,读书,更是一个人终身的“功课”。他以书为伴,在读书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并把自己的读书、学习感悟汇集成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籍。先后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50余篇,出版《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等著作十余部。 语文老师出身的潘裕民,对于读书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受着体制的各种束缚,教师可以做的事有限,但是读书是自己的事。读书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应对新的挑战,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多年的阅读实践中,他慢慢地体会到:读书不能等,要趁早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不可以贪多,要读深读透读懂;读书要讲究方法,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要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用结合。读书贵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太功利,要多读点“无用之书”,如哲学著作、文学经典之类。这些看似无用之书,从长远看,恰恰大有用处。 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他多次主持或参与市、区和本院的教育论坛和读书交流研讨活动,深入中小学、幼儿园,为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和读书活动提供业务指导和专业引领。 一种“阅读”姿态的影响力 孙明云 福建省厦门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他坚信,阅读在教师成长中具有不可匹敌的力量。 厦门海沧的教师阅读渐成气候,离不开一个人的大力推动,他就是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孙明云。 作为负责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业务部门领导,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孙明云看到,本应是最需要读书的教师群体,阅读状况堪忧,许多教师的阅读仅限于教材、教参、教辅或者一些消遣性的书籍,专业阅读几为空白。他意识到,必须靠一种强力的推动才能逐步改变这种状况。 2012年,孙明云策划了“书香海沧 教师领航”教师阅读行动,由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牵头,在全区开展推荐好书、共读好书、读书征文与演讲等活动,倡导教师通过阅读促进专业成长,改善职业状态,并影响带动学生、家长阅读。 孙明云非常重视儿童课外阅读和亲子阅读,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厦门书香阳光文化传播公司,在海沧各社区开展“悦读福袋”儿童绘本阅读传递活动,邀请两岸儿童文学作家和阅读推广名家如花婆婆、子鱼、曹文轩等深入海沧各社区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成立“虫虫故事会”阅读志工妈妈团,到各社区和学校指导亲子阅读。 在海沧区的教师阅读推广活动中,总能看到孙明云的身影。学校教研室主任培训,他亲自开设“阅读成就高品质教师”专题讲座;阅读征文活动,他下水写读书心得;种子教师读书共同体活动,他亲自参加,并和大家分享学习体会;世界读书日活动,他为大家做“推荐好书”分享;一线学校只要邀请他给老师们讲阅读或参加阅读活动,他必欣然应允。他之所以在读书活动中主动参与,其意义在于作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在“阅读”这件事上必须展示一种积极姿态。也许正是这种“姿态”,在无声地影响着海沧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阅读。 推动阅读就是改变教育生态 汤勇 四川省阆中市教科局局长。他致力于对校长、教师读书的引导,通过阅读寻求区域教育生态的改变。 “别人可以不读书,教师校长不能不读书;别的局长可以不读书,教育局长不能不读书!”这是汤勇经常说的一句话。担任阆中市教科局局长十余年,汤勇一直专注于推动师生阅读。 在他的眼里,读书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教育内涵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他本人,更是一位痴迷的读书人,无论走到哪里,购书是他必不可少的行程;无论工作多忙,他也要抽出时间读书。 “当今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本该读书、最应读书的校长、教师,却不读书。”为此,汤勇致力于对校长、教师读书的引导,通过阅读寻求区域教育生态的改变。 除了自身的引领示范外,一方面,通过建设书香校园,让书籍主动“闯入”师生的生活。图书被从图书馆里“请”了出来,让师生能够随手可拿、随地可取、随时可读。在阆中,无论城市乡村,无论学校规模大小,最吸引师生眼球的,是遍布校园各处、形态各异、漂亮美观的开放式书架、书橱。另一方面,他坚持行政推动阅读。认为,好校长首先要喜欢读书,这不仅成为他选拔任用校长的重要依据,更是对校长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老师们爱上阅读,他利用假期开办“暑期读书班”“寒假读书班”;为了在教师心中埋下阅读的种子,他坚持十年为新教师上“岗前阅读第一课”。局长影响校长,校长影响教师,教师影响学生,如今,读书已成为阆中教育人生活的需要、生存的必须。 汤勇不仅把推动阅读作为发展教育的源泉,而且不遗余力地推动着区域内的全民阅读。通过举办阅读高峰论坛、评选表彰“读书人物”等活动,通过带领全市教育系统参与“千年古城·万家书香”全民读书创建活动,实现了校园阅读与全民阅读的有机融合。 唯健身与读书不可辜负 王建明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校长。他坚信,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就是交给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一辈子的生命质量。 王建明是一位资深语文教师,他与书有着不解的渊源,在他的案头,一本本书籍来了又去,一本本读书笔记摆满了他的书架。他奉行“唯健身与读书不可辜负”的理念,工作繁忙,就在路途上、开会间歇和深夜读书。 他是一所近6000名学生的中学校长,担任校长15年来,他一直坚信,阅读对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就是交给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一辈子的生命质量。而中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培养读书习惯的最佳阶段。 他将阅读行动列为“校长工程”,认为:“我们既要给学生高分数,让学生飞得更高;又要给学生高素质,让学生走得更远;还要给学生高品位,让学生生活得更好。”他要求学生海量阅读,每学期至少完成250万字的阅读量,以此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最终让阅读成为大多数孩子一辈子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校长核心领导力就是课程的领导力,只有将阅读纳入到课程中,才能真正开展阅读。他将阅读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对阅读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评价应以阅读量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二是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书。三是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在阅读面前,老师应以一个普通的读者身份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做读书笔记,共同在课堂上交流心得,发表见解。 面对高考,他倡导将阅读从应试中解放出来,让阅读成为真正的“悦”读。每周安排两节课进行阅读指导和阅读交流。并明确提出,这两节课与高考无关,与阅读题型训练无关。 从一所学校到一座城市 王暖訸 吉林省抚松县兴参小学校长。他认识到,只有教师阅读,才能引领学生阅读。而教师最好的阅读就是学以致用。 从1998年开始,王暖訸便致力于经典诵读的推广,近20年的实践,他和他的团队找到了一种快速识字法,使二年级的学生会读2500个汉字,进入自由阅读阶段;编创了科学高效的经典学习与积累方法——集成链记法、五步学习法、循环学习法,模仿围棋段位制设计了“九段四级”过段制,每阅读完一定数量的书籍、诗词、成语、名言,就晋升到相应的段位,并填写《传统文化过段手册》。 2012年初,他在抚松县兴参小学启动了“新三百千千”读书工程:在小学阶段积累古诗词320首、成语1080条,知道名言1000条,阅读图书100部。为推动阅读向纵深开展,兴参小学定期开展端午诗会、中秋诗会、汉字书写大赛,以及“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全家共读一本书等活动。 王暖訸认识到,只有教师阅读,才能引领学生阅读。而教师最好的阅读就是学以致用,阅读和实践相结合。他曾在抚松县教师进修学校等四所学校任职,每到一所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写书。许多农村教师学历偏低,专业素养不高,但大家边读书边写书,老师们在品尝创造的甘甜中激发了潜能,由最开始的抵触,到争着参加课题组。自1998年至今,他先后带领58位农村教师编写了《古诗链记300首》《成语链记1000条》、四册《字树识字》《蜜蜂的诗慧精神》等14本书作为学生的校本教材。 2016年,由白山市委宣传部等四家单位联合倡议,在全市掀起“百百千千”经典诵读工程,《古诗链记300首》等三本教材成为白山市全民阅读必读书籍。这项传承民族精神的工程,终于由一个人、一所学校,推广到白山全市,带动十几万人阅读经典,改变偏远农村的阅读生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