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侠骨柔情,悲悯情怀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梁世累 参加讨论

    【人文社科组】
    侠骨柔情,悲悯情怀
    ——读《野火集》有感
    读完龙应台的《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掩卷思考:龙应台是一个怎样的人?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词竟是“佛性”。马上百度,书评和“人评”不计其数,“佛性”这个词却鲜有提及。难道是我的感觉出了错?于是,我又开始反观作品和龙应台其人。
    《野火集》从1984年开始发声,一把火整整烧了30年,火势燎到世界各地,深刻地影响着台湾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精神发育。有人称龙应台为女侠,喻作品为刀锋。写出这样的作品的人与“佛性”何干?
    可是,这种印象在我心里依然明朗。
    龙先生拥有一颗热情而柔软的悲悯之心。这悲悯是给予芸芸众生和自然万物的,而不是给予权势和体制的。她关心的不是谁掌权,而是谁有话语权;不是谁主事,而是谁在做事。她的心里总在担忧:母亲怎么能给孩子喂食有毒的奶粉,老百姓为什么深受欺凌而敢怒不敢言……就是带着这样的关怀,一个柔弱的女子,在灵魂的叩问下,在关心她的人的“你要小心”的嘱咐下,奋笔疾书,针砭时弊。
    作为作家,文化人,一般都是有自己的文化坚守的。但也有些人会受某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不自觉地落入遣词和修饰的彀中,以至于出现很多作品形式大于内涵,意向掩盖实质的现象,使人感觉华而不实。而龙应台的《野火集》是以情感为推动力的,字字诉请,句句在理,言时事而不空谈,行文逻辑流畅,思维缜密,文字只为达意,那种夹带着的济世情怀让人欲罢不能。由于我读的是纪念版,所以能看到龙先生在每篇文章前作的简单的写作背景介绍。里面多次提到她当时“害怕”的心境。试想,一个无权无势,怀有身孕的女子,在政治并不明朗的社会里,依托一个媒体平台发表批判性文章,怎能不害怕呢?需要多大的勇气呢?正是这种内心的恐惧和强大,让人真切地觉得这个人真实而伟大。
    最令我惊叹的是她的洞察力和思辨能力,处处流露出一种积极的入世观。初读《野火集》时,我对龙应台的印象并不好,我在想,她是愤青吧,当时的台湾有那么糟吗,难道在她的眼里,世界只有黑暗吗?越深读下去,我越发觉得自己浅薄。龙先生并不觉得当时的台湾很差,她很珍惜自己眼前的幸福生活,她也深爱着台湾那片土地!也正因为爱,他才容不得眼中的世界有任何污浊!回想一下,有时候,当我们的身边出现严重到不可挽回的问题时,我们常常惊呼:天哪,怎么会这么严重?怎么一点征兆都没有?实质上,这就如“温水煮青蛙”,我们总是麻木于眼前的景象,而忽视正在失去的东西。所以龙先生的意思是: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好,并不妨碍我说生活哪里不好,我有追求更好的权利!确实如此,就如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还会想去旅游。谁都不希望,当我们吃饱穿暖出去逛逛的时候,发现山变成白色了,水变成黑色了。我觉得龙先生这种追求并不是一种欲望,而是平和如水般美好和谐的境界。
    龙先生不仅是个作家,还是个高明的批评家。因为她的批评有深度和温度,直言不讳,平静之下显波澜。更重要的是,她的批评文字中,少指责,多反思和自省!她的那句“几流的人民,几流的政府”惊心动魄,深刻而大胆地揭示出人民的民主意识和素质是多么重要,最终决定社会走向的绝不是政府或团体,而是人民自己。我们扪心自问,当我们看到曾经清澈的河流变成“五彩池”的时候,我们做什么了?当我们知道集体财产不知去向的时候,我们说什么了?当我们的绿地被钢筋水泥霸占的时候,我们发表什么了……当然是熟视无睹,“事不关己”。都知道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主人”都懒得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还指望谁去打理呢?也许有人会说(包括我),我的力量太单薄,没有能力改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给自己添堵呢?这些事自然有单位管,有专门人员管。是的,他们确实管了,不过大多是在局面很难挽回时“管”的,那时一切都为时过晚。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总是少那么一点关注、热情和责任。所以我说,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对一些事物进行指责,而应该经常自问:社会若不和谐,生活若不美好,我有几分责任?我努力改变过吗?我想,这就是龙应台先生《野火集》的精神核心。
    此外,龙应台先生对当时台湾乡土文化的异化和流失,民众民主意识的蒙蔽,教育的压抑和狭隘,体制的制肘和内耗等问题痛心疾首。
    时间是可以检验一切的,龙先生30年前提出的问题,现在台湾从非主流问题变成主流问题,从“偷偷摸摸”上升为“摆在桌面上”。有些问题已解决或正在被解决,而有些问题愈发严重甚至演变出新问题。这是龙先生和《野火集》在30年前就已经预料到的。是什么让龙应台能够站得那么高,看得那么远呢?当然是她一颗澄明的心,一份执着的情,和一番坚定而理智的“行动”。它让我清晰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所以,《野火集》是有意义的作品,可以继续“烧”下去;所以,龙应台是一个有佛性的人,应该继续“济世传道”……(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梁世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