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读崔蕾的《遭遇“差班”》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陈金英 参加讨论

    【教育专业组】
    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
    ——读崔蕾的《遭遇“差班”》
    我喜爱崔蕾的《遭遇“差班”》,更敬重她透明而丰盈的品格。现代作家孙犁希望青年作家要懂得为文为人之道,即文品与人格的统一。崔蕾也做到了。透过作品,我分明看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她,用自己的言行让抽象的师德变得可以衡量,变得更加质感、生动,用厚实的实践,崇高的品格诠释了师德的厚度和长度。
    有人会问,师德有厚度吗?我会说师德的厚度就是教师将满腹知识、教学技能、教育智慧融入学生血脉的那不断跃动的终生守望,就是老师与送走的那一波又来一波的孩子们缔结下的给予心灵照料、让爱在生命中不断绽放的那分分秒秒。
    有人会问,师德有长度吗?我会说师德的长度就是教师面对学生成功时露出那缕欣慰的笑容,就是老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洒下温暖的目光,就是老师在学生梦想失落时那一声声慈母般的召唤。
    崔蕾面对令原班主任头痛不已的差班,面对一个个不同问题的学生及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智慧的方法去解决,巧妙地应对,并始终报以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这也是我当了15年班主任恪守的一条准则。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学生,我经常与他们谈心,给他们更多的爱,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
    学生王某因为与外班的同学经常发生口角,在一次打闹中将一名学生的胳膊划伤。事后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小王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错误。我也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暴躁易怒的性格呢?经过家访,我了解到王某在十四时母亲因患癌症去世,父亲一人抚养他。特殊的家庭造就了孩子特殊的性格。单纯的说教效果不会很好,于是我采用了蚂蚁式的疏导磨砺。当他在宿舍用一些言语为自己造声势时或是借玩闹欺负同学时,便严厉批评打击他的气势,让他明白他这样做没有市场。但正面引导更重要,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所以当他主动将班级翘角的宣传牌修好时,当他每天按时到校做卫生时,当他把被子叠好时,我都会及时予以赞扬。我还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看,教他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关心集体、确立他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等等。学生变了,每当见到老师会笑嘻嘻地打招呼了,主动买本写作业了,运动会积极报名了,偶尔上课不听讲,见到老师的眼神会脸红了。
    要毕业了王某很感激老师的教导和关爱,他打听到了我家的地址,买了水果表示感谢,可我坚决不让他进家门。在门外,王某含着泪水,对我说:“您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妈妈,将来我会好好报答您的。” 一门之隔,却隔不断师生间的母子般的真情。一向坚强的我也哭了,我知道这一声妈妈包含了多少的敬意。
    正如崔蕾老师所说:“每当我们回忆或谈起自己职业生活中引以为豪的工作经历的时候,往往让自己欣慰的,就在于自己找到了一个学生看似平静,但十分关键的成长点,让他渐渐发生着你意想不到的转变。转变中我们总能从中看到教育的希望”。这便是师德的信念。
    崔蕾老师执着自己教育的理想,积极地思考,艺术地实践,在“心”字上下功夫:细心——知心——爱心——耐心,给予孩子们生活、学习、心灵上最体贴的照料,班级在不断改变中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找寻治班妙招“这一章节中,崔老师采用了”集星换本子”的方法,调动作业拖拉的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崔老师班会课上用直接走技术路线的方式,手把手的教学生如何做卫生,以及四名同学应怎样分工和协作、拿扫帚、打扫次序、桌椅摆放等等,学生兴奋不已,懂得扫地也很有学问;崔老师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制订班规”的妙招,有效地约束了那些爱出问题的学生,从而养成了遵守纪律的习惯……崔老师在管理中因为心中有爱和持久的坚持,最终体味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2010年的那个只有45个孩子和我的家虽不大却很温馨。在一般人的眼里,职专的学生难管,成绩差,学习只能退居其次。我不信这个邪,将兵法中的迂回的策略融入教育教学,总结出了“家庭式教育法”,将自己的思索融入教育实践,和学生们共同搭建起那个为心灵遮蔽风雨的家。在一周内,只要学生很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我都会奖励他们一堂活动课,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唱歌比赛、做游戏、羽毛球比赛等。教学中的兵法收到了神奇的效果,班级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每一位学生。
    班里有18名女孩子住宿,在家娇生惯养的公主们第一次住宿,难免会想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一次309宿舍王某生病了,嗓子疼很想家,又怕耽误学习不肯回家。我买了水果晚上8点多到学校探望,学生很是惊喜。第二天我煮了糖姜水,又买了很多梨逐个削皮去核放了白糖和冰糖煮梨汤,给学生送去。当时6岁的女儿还很不理解说:“妈妈,为什么把梨汤都给哥哥姐姐,不给我呢?” 我摸着孩子的头说:“她们和你一样都是妈妈的孩子,她们生病了妈妈是不是应该照顾呀。”学生们抢着把梨汤喝光了,感动地对我说:“老师,你真好。在这个班里我们就跟感觉在家一样”我笑了,就像那盆梨水,很甜,很暖。笑播洒在这个家里,也融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中。
    在班级管理中只要和崔老师一样用多一点观察,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留心,多一点思考,多一点体会,多一点交流,就能铸成自己丰盛的收获——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积累了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经验,更可以收获职业的充实感和幸福感。这就是师德的味道。
    崔蕾老师因为遭遇差班,才让自己可以过滤掉表面的浮泛的杂质,就像存放多年的老酒,质地更加纯净。她懂得在安然享受中还有些许的遗憾,深深体味到“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在前进的途中到敢于停留、回头、等待,要学会慢——慢慢地等待,等待着花开,一点点感受生命的成长。
    崔蕾老师说:“教师是尴尬的职业,因为一方面要否决人的价值,另一方面要肯定人的价值。”她面对班级中成绩最差的学生采用表扬,大大地表扬的方法收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个理解力,记忆力差得离谱的学生,最初20个词语只能默写对两个,崔老师发现他虽然错的最多,但订正速度很快。抓住这一优点大力表扬,学生由开始的惊讶到后来的自信,多次的表扬使得他默写进步很大。作文水平由开始的牛头不对马嘴,错字百出,在老师鼓励性评语和多次赞许中,作文有内容了,句子通畅了,错字减少了。对于后进生崔老师给他们树立自身成长的标尺——用他的今天同他的昨天比,着重表扬学生的进步点,对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因为受到了关注,便渐渐发生着老师意想不到的转变。
    12网络班的那些问题学生,他们有着上课睡觉,打闹,逃课,不完成作业,迟到等不良现象。我知道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也不可能一时半会就会改正。开始我单纯用制度强行要求改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必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与爱,让他们心悦诚服地去接受。后来在教育中我首先找出学生屡教不改的缺点先进行谈话正面教育,然后用奖励的方式逐渐让其改正,如学生李某上课爱说话,每天有一科不说话就口头表扬一次并在德育成绩中加二分,到期中能有一半科目上课不随意说话就发一张奖状;学生宋某每天睡懒觉而迟到,每周减少一次就表扬一次并在德育成绩中加二分,半学期下来如果不迟到,奖励一张奖状;用这种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方法不仅让他们的缺点在不经意间悄然递减,而且师生也都感到很轻松、没有抵触和反感。
    面对问题学生除了爱,除了严格要求外,崔老师说还需要耐心等待,需要给学生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允许学生犯错误,理解学生问题背后的焦灼和迷惘,不吝惜自己的欣赏和赞扬——用心去引领,逐渐走进孩子的心里。这便是师德的境界。
    师德于心,师爱如山。读《遭遇“差班”》让我深深体味到崔蕾老师笔下的文字中透露出的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艰难后的幸福。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多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那些和学生在一起的难以舍弃。
    有人说:“教师站在讲台上,从头到脚就是教材。”在遭遇“差班”时,我和作者崔蕾老师一样都有着这太多的忘不了直击我们的心灵;师德在这里以一种力量的形式呈现,这种力量让我们萌生来自心底的感动。遭遇“差班”我想收获更多的不仅是那种绵延不尽的纯清的师生间的情感,更有对师德的执着坚守和只有班主任独享的幸福感。
    今后,我要用比男人更刚强的意志和不断跃动的生命,去展示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层次的美丽;我要将师德永不停歇的追寻凝聚成一首永恒回响的歌,融入学生们生命的长河,融入职专教育事业的不断更迭绚丽风景中;我更要以坚实的步履,美丽的心思,融入到班级管理的实践中,让师德变得更形象、立体、生动。(作者系唐山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陈金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