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李朝全:纪实文学,聚焦现实热点,抒写中国新变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 李朝全 参加讨论


    纪实文学的优长在于其能快捷、有力、主动地介入现实。我们国家正在发生历史巨变,作为时代书记员和人民良心的纪实文学作家,是最可以大有作为的。
    报告中国新变
    “2016:中国报告”中短篇报告文学专项创作工程是中国作协自今年3月开始实施的一项现实题材创作扶持工程。《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报刊先后刊发“中国报告”超过40篇。“中国报告”重点聚焦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记录时代变迁和重大现实变革,书写中国梦新篇章。马娜的《小布的风声》,记述宁都县小布村在党中央扶持赣南苏区发展决策东风吹拂下发生的惊人变化。哲夫的《水土中国》,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延川县梁家河长期以来注重水土保持养护的生动事例出发,全面反映我国在水土保持、营造良好生态方面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以及取得的显著进展。有些中国报告从小处入手,表现在时代变革大潮激荡之下个人生活和命运的变迁。丁燕的《男工来到电子厂》《工厂男孩》,关注在东莞樟木头电子厂里工作的男工群体,反映他们艰辛的生存状况以及被改写了的青春。黄传会的《再访皮村》,采写新一代农民工富于朝气与活力的生存状态。丁一鹤的《东方白帽子军团》,则将笔触集中于网络黑客中的道德黑客“白帽子”,揭示网络安全事关信息安全及国家安全主题。李青松的《鸟道》描述云南巍山一条每年候鸟迁徙必经的道路上所发生的判若天壤的变化,反映人们生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他的《首草有约》以石斛为作品主角,表现人们对这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草从采集到种植,从破坏生态自然到建设性开发利用的过程。
    报告文学号称文学轻骑兵,尤其是短篇报告文学,在迅速反映现实新变面前拥有“短平快”的优势。“中国报告”关注现实,报告中国,这批篇幅简短(其中近半数篇幅仅有万字左右)的报告文学必将对中短篇报告文学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与梦想和时代同行
    中国梦是时代主题。纪实文学关注现实中国,首要的便是对中国梦的倾情书写。蒋巍的长篇纪实《这里没有地平线》以对亿万老乡牵肠挂肚的关爱,记述和描绘了海雀村这个“苦甲天下”的村庄与贫困决战,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刻画在这个伟大进程中的领头人、原支部书记文朝荣的动人形象。蒋巍通过解剖海雀这只小“麻雀”,力图描绘出中国梦伟大征程的崎岖坎坷与壮丽多彩。
    创新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杨黎光的《商人与国运——粤商发展史辨》从粤商群体入手,继续探究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这一重大主题。许晨的《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记述载人深潜事业的风雨传奇,及时反映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唐明华的《耕海——一个农耕民族的沧浪之歌》抒写山东沿海人民从事海洋开发利用过程的历史篇章,刻画了一代代闯海筑梦者群像。王雄的《中国速度——中国高铁发展纪实》记录高铁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梦具体体现在每一个个体的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真实记述了总书记所受到过的文学和作家的精神滋养,这些滋养奠定了他的精神底色和高远的抱负追求。陈廷一的《中国之蒿——屠呦呦获诺奖之谜》力图还原医药学家屠呦呦的人生及科研历程。王少勇、陈国栋、马亮的《地平线上的身影》描绘了地质测绘队员群像,在各种艰险的环境中凸显他们的家国情怀。阎宇的《阎肃人生》从儿子的独特视角,塑造了阎肃这位可亲可敬又可爱的艺术家形象。邢小利的《陈忠实的“枕头工程”》和张艳茜的《近看陈忠实》、周明的《难忘忠实》等一批怀念文章,还原了一代文学大师陈忠实的本色人生。李燕燕的《天使PK魔鬼——一个癌症女孩的生命绝唱》以见证者身份,记述了一名身患绝症女孩在生命最后时光里微笑面对艰难的生活,故事感人肺腑,带给人对于生命与存在的意义、终极关怀的价值等的深刻追问。
    揭示世道人心
    纪实文学作家坚持目光向下,脚踏实地行走,从生活中开掘感人故事。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爆炸现场》深入8·12天津滨海新区大爆炸现场采访调查,深刻反思事件原因,生动表现消防、警察官兵群体在极度危险中绽放出炫目的人性之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既写出了悲剧的惨烈,也写出了悲剧中英雄们生命的壮美与伟大。彭晓玲的长篇纪实《空巢——乡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启示录》走进全国8个省13个县(市),探访70余个“空巢”,依据采集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创作。在《空巢》中,我们看到了乡村正在破败、凋敝,自然生态环境遭到毁坏。与此同时,乡村的生存环境、人文环境亦在日渐凋零。作者痛切地去寻访那一颗颗或闭塞或自我封锁、自我放逐的苍老而孤独的心灵,去抚摸他们身上的重负、创伤与疼痛。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纪实文学创作长期关注的焦点。陈启文的《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依托自己锲而不舍的行走,探勘万里黄河水利、生态等方面的现状,试图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之间捕捉与破解中华民族和人类生存的密码,对黄河的命运进行了冷峻的观察与深切的省思。
    教育、就业、医疗、住房、进城务工群体生存状况等始终都是社会热点,纪实文学对这些题材的反映一向不遗余力。李琭璐的《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中国超常教育三十五年反思录》寻访那些曾经扬名天下的少年天才及神童,追踪其人生走向,对至今仍为社会所热捧的超常教育进行反思。高艳国、赵方新的《中国老兵安魂曲》选取大陆和台湾三位老兵,讲述他们执著于送抗战烈士英魂还乡的感人故事,重光伟大的抗战精神,弘扬人间大义。艾平的《一个记者的九年长征》生动讲述新华社记者汤计九年来为被蒙冤错杀的呼格吉勒图奔走呼号纠正错案的故事,在表现我国司法进步的同时,揭示了法治建设依旧任重道远的主题。韩生学的《中国人口安全调查——“全面二孩”周年回眸》通过考察全面二孩政策给中国人口再生产带来的实际影响,思考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人口保障、人口安全问题。王海霞的《疼痛的乡村——“越南媳妇”出逃背后调查》通过调查那些疑似被拐卖或骗婚的越南媳妇不断出逃的真相,对农村婚姻状况进行了峻切思考。
    回望2016年的纪实文学创作,不少作家作品给人留下了难忘印象,表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瞻望未来,一贯与时代同行的纪实文学作家,一定会奉献出更多新的精品佳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