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不仅步入 更要带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张先 参加讨论


    
    有人说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白鹿原》的价值在于述说了真实的历史与社会;在于描写了乡民的生活图景。笔者觉得远不止如此。《白鹿原》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还有更深的认知价值。将潜在的认知价值发掘出来,并在发掘的基础上给予独特解读,是所有《白鹿原》改编者必须承担的工作,电视剧《白鹿原》也必须如此。具体来说:陈先生的小说让我们得以步入白鹿原,结识原上的那些灵魂;而电视剧则不仅要步入,更要将我们带出,让观众通过人物形象的轨迹,去反观自身,认知社会历史。
    历史证明,经典作品不应该是“博物馆”,而应该是“图书馆”。让欣赏者步入其中,去从容领略和享受人生的经验与期待。如罗兰·巴特所说:提供一种“关于人生的经验流”。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剧《白鹿原》编剧是十分成功的。
    白嘉轩和鹿子霖以及身边的各自家庭,形成了贯穿全剧的两条主动脉,从第一集开始就深深地纠缠在一起。而围绕在白、鹿两家周围的亲友朋党,也都形成了不同的集团势力;在更大的背景下白鹿原的宗亲氏族与县府、省城乃至社会天下都相应地勾连在一起了。在特点鲜明的农业文明背景下面,编剧从小说出发,为观众展示出几代人的人生故事。从生命的产诞到年龄的成熟;从生儿育女到垂暮凋零。起伏重叠,每一个形象命运都清晰地展示于故事之中。这里有离与合的缘分(兆鹏兄弟、百灵),有情与仇的欲望要求(黑娃、孝文、田小娥),有悲与欢的感情聚散(白嘉轩、鹿子霖与他们的儿女)。这些“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情节化的人生事项,虽然表现出编剧坚实的功力,却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观众感觉并无意外。让笔者动心动容的是,编剧通过这些铺陈所要达到的目的在于:不仅有白嘉轩洞若观火、鹿子霖精于算计、田福贤老奸巨猾,还有冷先生的精诚所致、朱先生的学究天人、白灵的铁肩担道义、兆鹏的只要主义真。在情节推进中,人物的意志都被编剧放置在“人生与世象”的大网之中。每个人物都在世象中挣扎,每个灵魂都在矛盾中生成。任何人都会遭到命运的暗算,任何人都受时代风潮的侵袭,并且所有人影响着所有人。
    前半部有个生命被终结的角色——石头,给人以深刻印象。他是原上外出独闯世界的英雄,带回来最初的工业化信息(火车和电灯)。本该王者归来的他,没有享受英雄的欢呼,却在族人的追捧下变成了丧家之犬,疯疯癫癫地步妻子后尘而葬身火窟。比较随后出走原上的后生女娃,石头这一生命个体到底跌倒在哪个阶梯上?编剧的处理似有深意。
    笔者小的时候总觉得父母是社会的中心,依靠父母会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青少年时觉得组织是社会的中心,任何事都离不开组织;成年后觉得自己才是社会的中心,因为各种事情终是要独自面对;中年时觉得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中心,因为个体的人组成了集体的社会;到现在似乎认识到,没有人能成为社会的中心,如果社会一定要有中心的话,那么自然法则才是一切的中心。老子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此话大抵是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原因在于它们的存在不是为了自己。而人却不行,人就是以个体的存在为前提的。个体就会眷顾自己,就会看重自己,就会怜惜自己,就会为自己去行动。白嘉轩为族人仗义疏财,秉公执法;鹿子霖为小家中饱私囊,争权夺利;鹿兆鹏为民众刑求加身;白孝文为私情破罐破摔;黑娃为压迫而造反;石头为悔恨而焚身……电视剧《白鹿原》的编剧将这一切放置在情节的天地之间,人生要求与世相自然,一个个活泼的个体如何面对毫无感觉的悠悠天地呢?这是编剧讲述情节的格局,说句悲天悯人并不为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