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文化类综艺频繁刷屏,我们为何突然“爱上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传媒1号 胡言 参加讨论


    进入2017年以来,《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相继刷屏。文化类节目的突然崛起,源于它们身上与卫视综艺不太常见的两个基因:1、少即是多;2、故事即修辞。不过,这三档文化类综艺依然处于文化传播层面,要想制作出涉及文化创造层面的综艺,依然道阻且长。
    文化类节目的火热对于2017年的综艺市场而言有点猝不及防。2017年的综艺仍然延续着去年的市场占有格局,《二十四小时第二季》、《我们的挑战》等户外真人秀依然靠着强大的明星阵容吸引了一定的关注,改名之后的《歌手》依然是强大的造星机器,《中国式相亲》引发了关于当代婚恋观的热烈讨论,《最强大脑》在科学竞技领域率先掀起了人机大战的噱头……他们无疑都是质量过关的节目,但却很难形成一种风气或潮流。
    而文化类节目的崛起则形成了不得不令人关注的“社会现象”。2017年初的《见字如面》,春节期间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及上周推出的、由董卿作为总制片的《朗读者》相继刷屏,共同构成了电视屏幕里的“文化热”。超高的口碑、各大营销渠道“自来水式”的安利让身边的许多人都在微信朋友圈中进行诗词小测验,或是久违地想拿起笔写一封信。它们的突然爆红不由得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文化节目的“爆红基因”
    粗看上去,文化节目之所以在今年集中式爆发,想必是各类综艺盛极而衰的必然后果。其实若细思之,则并不如此简单。
    譬如从节目模式来说,这三档文化类综艺与以往的节目并没有多大的创新。虽然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飞花令,但《中国诗词大会》与央视以往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没有很大区别。《见字如面》和《朗读者》则有英国综艺节目《Letters Live》的影子。同样,将节目的火爆归根于文化的回归更是有颠倒因果之嫌。
    在我看来,这三档节目所共有的两个基因成了文化节目频繁刷屏的内因:
    1、 少即是多
    无论是主流卫视的综艺节目,还是数量成爆发性增长的网综,大多师承韩国综艺模式。韩式综艺在节目制作中往往擅长于制造惊奇,例如在户外真人秀中引入复杂的剧情,利用不同的嘉宾之间的关系制造CP或冲突;而在表现手法上则善于运用多机位、慢镜头回放以及在后期中大量使用花字。国内综艺即使不是购买的韩国原版版权,也会将原属欧美的节目模式改造为韩国模式。
    这固然有可取之处,但长久观之,其弊端也很明显:“内容过于丰盈而导致意义的溢出”。一档节目往往试图在观众身上强加许多东西:有娱乐的元素、有粉丝喜欢的爱豆、有茶余饭后可以交流的八卦或撕X以及有符合政策规定的正能量。
    反观这三档节目,它们与目前的主流综艺相比是“反套路”式的存在。它们没有韩国综艺式的繁杂的内容、错综的人物关系以及使用毫无节制的后期。相反,它们都仅仅围绕文化本身做文章:
    《见字如面》专注于读古往今来的各类信件,《中国诗词大会》专注于通过PK展现诗词之美,《朗读者》专注于读“一切可读之物”,有老舍的散文,鲍勃·迪伦的歌词、柳传志在儿子婚礼上的发言稿、鲜花夫妇自己的创作的诗歌以及翻译大师许渊冲先生的作品合辑。
    文化节目里的“少即是多”,就是让文化自己“说话”,与观众实现意义的交流。相比节目组刻意地去施加一个意义,这种让文化自身娓娓道来的方式反而能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的多样化效果。
    2.故事即修辞
    文化类综艺没有韩国模式里各种后期的修饰,但却拥有最打动人心的修辞手法:那就是故事。在当代,许多年轻人拒绝教条式的说教和价值观的灌输,他们希望听到、看到、感知到的是他人的故事。故事能够实现“情感的场景化”。所以,虽然一个故事讲述的总是每一个人的经历,但观众仿佛会有一种自己与故事经历者单独对话的体验。正是有了故事这个最好的修辞,“少”才能达致“多”的节目效果。
    例如《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这种遇见被细分为亲情、爱情、事业或是感恩。不同的遇见的背后虽然有着迥然不同的故事,但却都能给人带来触动与深思。弹幕里经常出现的一句话是“蜜汁泪目”,正是因为观众受到这些故事背后的情感所感染,所以他们才能感受到深刻的共鸣,从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其实,从故事的角度来看,这三档节目与去年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的走红有着相似的气质。
    夹在中间的卫视综艺
    文化类综艺的火热与主流卫视的绝缘是另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众所周知,五个一线卫视大多以综艺立台,湖南、浙江、东方、江苏四家卫视都曾打造过现象级综艺节目。即使是收视率更依赖电视剧的北京卫视近年来也在综艺领域大张旗鼓,推出了多档综艺,试图弥补自己的短板。可见,综艺节目一直是一线卫视领先于央视的一大板块,有着引领电视风气和娱乐导向的标杆作用。
    从长远看,节目模式逐渐走向原创是卫视综艺未来的必由之路,而当前“限韩”则加快了这个步伐。广电总局已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每年只能引进一部海外模式综艺。这个要求进一步鞭策了省级卫视在综艺领域进行创新的驱动力。以往政策对于广电领域的自主创新只是起到引导,但如今是政策倒逼行业进行自力更生,走模式原创之路。不过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只是名字的改变:
    《我是歌手》变成了《歌手》,《奔跑吧兄弟》变成了《奔跑吧》,《蒙面歌王》变成了《蒙面唱将猜猜猜》,《偶像来了》变成了《我们来了》,《声音的战争》变成了《梦想的声音》,《丛林的法则》变成了《我们的法则》,《无限挑战》从《了不起的挑战》又变成了《我们的挑战》……
    如此多的综艺节目虽然改头换面,并且在内容上做了不小的“微创新”,但追根溯源,依然带有明显的韩国综艺气质,短时间内很难扭转。
    反映到现实中便是2017年一季度五大卫视至今并未出现新的现象级综艺。无论是属于综N代的《歌手》、《最强大脑》、《欢乐喜剧人》,还是诸如《中国式相亲》、《越野千里》、《跨界冰雪王》、《向往的生活》等新综艺,很难在收视率与口碑上取得平衡,更遑论现象级。
    更重要的是,卫视综艺成了央视与网综之间的夹心饼干。央视综艺突出文化意义的传达,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网络综艺经历了几年发展后也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它不再是电视综艺的搬运工,类似于《吐槽大会》、《饭局的诱惑》、《火星情报局》等网综都是以“娱乐至上”为原则。事实上对于网综面向的用户而言,他们对于网综的期待就是纯娱乐,就是让自己“笑得抽筋”,根本也不会指望这些节目承载所谓正能量等鸡汤元素。
    相比之下,卫视综艺刻意追求“猎奇”,音乐节目引入悬疑,户外真人秀引入剧情都是追求猎奇的必然后果,但在猎奇套路之下又试图发挥价值观引导、弘扬正能量的作用就让综艺本身显得负担沉重;同时,卫视综艺常常将优质的内容简单等同于当红的明星,认为节目只要能够吸引到当红的炸子鸡、小鲜肉就能顺理成章地获得高收视率,这条“定律”已逐渐被市场和观众所抛弃。
    其实,主流卫视并不是没有试水过娱乐性较少、偏重教育与文化意义的综艺节目。例如去年江苏卫视推出了一档演说类真人秀节目《说出我世界》。虽然节目立意有“清流”之意,但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依然是明星的堆砌和强行的正能量倾泻,明星们的演讲更像是不走心的公关文,可谓是一个较为失败的案例。如何平衡节目的娱乐性和教育性,平衡“有意思”与“有意义”这两个方面,依然是摆在卫视综艺面前的难题。只能希望在限韩的背景下,卫视综艺的自主创新能够逐渐摆脱流于改一个名字但换汤不换药的窘境。
    文化类综艺未知的可能性
    虽然《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及《朗读者》都成为了社交话题的热点以及文化类综艺的标杆,但这并不意味它们本身是完美无缺的。在我看来,文化类综艺的层次大致分为三个层面:文化传播、文化讨论与文化创造。
    文化传播属于第一层次,它致力于挖掘人物、情感的厚度与文化意义的深度。这三档节目都承载了文化传播的功能。例如《朗读者》就立足于将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试图通过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中国诗词大会》则是通过选手之间的PK让观众品味中国诗词韵味之美。《见字如面》则是以书信的方式来打开历史,领略曾经时代的场景、人物与风貌,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在现阶段国内综艺领域内,如果一档文化节目能够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就已经相当不易了。不过我们发现,仍有一些观众对这三档节目存在批评,例如认为《朗读者》就像朗诵版的《艺术人生》,《中国诗词大会》过于强调诗词记忆,而不是诗词背后故事的挖掘。其原因就在于节目如果停留在文化传播层面,就没有超越央视曾经的文化类综艺。
    文化讨论则属于第二层次。此时一档节目并不试图为观众提供一整套的“官方解释”,而是让节目本身成为引起观众进行理性讨论的契机。在以上三档节目中,《见字如面》已经有了文化讨论的雏形。
    在《见字如面》中,许子东与杨雨两位嘉宾对于信件的解读经常呈现截然相反的论调。例如他们由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事进而探讨二人的情感时就产生了较大分歧,这反而激发了观众对信件进行个人解读时出现更多的可能性,获得不同的理解。
    文化创造属于第三层次,也是最高的层次。综艺节目本身是大众文化的镜面,同时综艺节目也可以成为创造文化的孵化器。说到文化创造,我并不认为一档节目在策划伊始就应该立足于创造出一种新的大众文化,以为文化往往是在无意识中自然而然地孕育出新的种子。文化创造的层次虽然很难达到,但电视从业者应该怀有这样的理想。
    最后,献上一首打油诗,作为开年来电视圈的拙劣总结:
    三生三世满街巷
    大唐农药喝断肠
    若得文化沁人心
    四海八荒功无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