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热衷重复出版当心弄巧成拙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华读书报 周慧虹 参加讨论


    重复出版不算新鲜事,但这种现象近年来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不能不令人忧虑。中国版本图书馆近日公布的2013年至2016年8月CIP数据,即明白无误地显示出重复出版图书数量在不断增长,文学类图书由2013年、2014年的4000余种增至2015年的5000余种;古汉语启蒙和哲学类图书由2013年和2014年200余种,分别增至2015年的400余种和300余种。
    重复出版热度在上升,读者对此稍加留意,不难感同身受。某知名图书公司今年9月以来发送的新书资讯中,笔者就发现,涉及几十种图书,但皆为进入公版期的中外图书,而且不少都是重复出版几率高的图书,自家原创图书竟无一本。
    出版社热衷于重复出版公版名著,的确有其“讨巧”之处。出版此类图书,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高额的版税,不用担心法律上的风险,不需在图书营销上投付过多的广告费用,印数多少、如何装帧等等,也可随其所欲。总之一句话,省时、省力、省心又省钱,难怪许多出版社对之趋之若鹜。
    适度的重复出版,有助于经典之作的传承,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就单个出版社而言,选择多出版一些公版名著,固然不失为理性之举,然而,当太多的出版社一窝蜂地皆这么做,重复出版乱象丛生,那就未免显得过犹不及。由此带来的无疑只会是整个出版业“边际效用”的极大递减,只会是相关出版社在这片“红海”的拼力厮杀中各受其伤。它除了造成出版及其他社会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使得关注出版、热爱阅读的有识之士对书业现状凭生嗟叹。
    不仅如此,与重复出版愈演愈烈相伴随的,还会是原创出版遭受挤兑而日渐式微。毕竟,挖掘新人、做原创新书成本高,市场风险也高,既然有“重复出版”这张牌可打,一些出版社自然不愿轻易冒险。原漓江出版社副总编辑庞俭克就曾坦言,一线作家本身数量有限,他们对版税、印数要求又很高,动辄要求几十万册的印量,不少出版社干脆就不争这个市场了。
    实现我国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出版业“既往”还得“开来”。如果将图书重复出版视作“既往”的话,那么,促使更多、更优秀的原创新书不断面世,可谓“开来”。一家有理想作为、有文化担当的出版社,绝不该只是畏畏缩缩,只是躲在前人既有的文化成就背后心甘情愿地“啃老”,须知,总想着靠“啃老”过活的出版社,难以做大做强,也可能因此而毁了自身形象,自阻发展前途。知名作家王树增书稿《长征》完成后,痛快地将之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所以如此,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看到了这家出版社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将追求文化担当作为了自身责任。在重复出版中持续“啃老”的那些出版社,应当从中有所反思,小心别因自己的“阿斗”表现而遭致优秀作家鄙弃,“啃老”啃得到头来自己难再有回头路,那就委实得不偿失了。
    走出重复出版的泥淖,需要相关出版社认清形势,图强自新,以胆略与智慧为自身可持续发展谋求适宜的新途。然而,仅此仍显不足,作为文化出版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引导,通过建立图书出版监测预警体系,对于重复出版严重的一些图书,及时公开信息,向相关出版社发出预警,使之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市场风险意识,尽力避免盲目跟风出版,这样,或许,能使目前泛滥成灾的重复出版势头得以较好遏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