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逆境王牌》为小众题材影片提供新路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晚报 李俐 参加讨论


    “要让埋头苦干成为一种时尚。”这是中国石化总经理助理李安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电影《逆境王牌》里一句掷地有声的台词。李安喜在中国石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用十年的时间,将两家效益不高的落后炼化企业,带进了中国石化炼化企业的第一方阵。
    近日,由巫刚、吴军、许绍雄、邵美琪等主演的电影《逆境王牌》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研讨会。这部由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青年教师、博士张帆任编剧、导演的主旋律影片让在座的专家颇有些惊讶:一个80后年轻导演,怎么会想到拍这样一部久违了的工业题材电影呢?张帆透露,自己当年在中石化新疆分公司西北油田拍广告时,遇到刚分配下来的一个大学生跟他说,“我非常熟悉我们炼油厂上空的鸟,是公的是母的我都知道。奉献能源行业,扎根边疆,很寂寞。”张帆当时非常动情,萌芽了要为石油化工行业拍部电影的想法。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部长周涌认为,能选择这样的题材作为博士作品,体现了北京电影学院倡导的“新学院派”的社会责任。作为在校老师,他常常很困惑,“我们的学生,作品题材往往特别之狭窄和个人化,不是你杀我、我杀你,就是我爱你、你不爱我,甚至是变态、畸形恋。《逆境王牌》让我们看到,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艺术创作手法,更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社会责任,首先就是选择什么题材来创作的问题。”他认为,反映国企在新形势下改革的题材,确实是目前比较新的故事样本,填补了空白。
    “《逆境王牌》是新一代电影工作者利用青影厂这块阵地的一次探索性创作,用电影艺术来表现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也对该片的选题进行了充分肯定,“这是电影创作的正途,现在很多电影人东施效颦,把西方的影片当作终极目标,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把到外国拿奖当成最高目标,去思想化、去主流化、去价值化、去中国化,是绝对没有前途的。”
    作为国内唯一一部以石化行业为背景的电影,很多人或许会想到,这不过就是一部石化自己投资的宣传片。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钟大丰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现在每年生产的600多部影片里面有大概200部是各个方面希望宣传自己来拍的片子,但是这些片子真正拿得出手的不会超过1%,比如《湄公河行动》,大概还能看的不超过5%,很多影片根本在市场上见不到。”但《逆境王牌》却为这类影片找到了一种新的运作模式,它不由中国石化投资,而是通过在石化系统内部放映保底票房,以此来吸引社会投资,无意中也探索出了一条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合作模式,把“宣传片”推向了市场。
    过去,我们常常看到主旋律电影中高谈阔论地喊口号,而《逆境王牌》则处理得比较巧妙,把需要表达的情感推到相当的程度又不过度煽情,把豪言壮语转化成人物关系而不是直接念白,这些改变都令观众不再把主旋律当作“说教”。据中国石化宣传教育处处长张波介绍,目前该片已在30多家企业放映了300多场,受到基层干部员工的一致欢迎,很多员工在微信微博上发了观后感,还有人看得热泪盈眶,深受鼓舞。
    仲呈祥认为,这类观众其实正是主旋律影片的“第一观众”,“《血战湘江》拍出来,它沿着长征路去放,效果极好,就像《逆境王牌》一样,这就够了,不必非得到院线和商业片抢排片。”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也提出:“中国电影界要建立一个分众发行的渠道,让不同的类型的影片都有效对接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主流院线是主流化、同质化,被资本控制,我们如何寻找新的空间?不一定所有影片都要让00后、90后的观众喜欢。” J20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