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知过去才能明未来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京平 参加讨论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火得有点突然,却在情理之中。这些年来,从《百家讲坛》到国学热此起彼伏,从《舌尖上的中国》到浓浓乡愁的弥漫,追寻中国传统文化之热一直在升温,如今走向了一个高潮——《中国诗词大会》火爆,成为“网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出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强国重大战略,这些并不是偶然。
    知过去才能明未来。中国的发展由中国国情而定,中国的未来也由中国的历史延伸而至。中国崛起面临的一些问题,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人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内涵,这是一笔凝聚中国智慧、体现中国精神的巨大财富,正迫切等待我们不断深入挖掘,从中汲取智慧、涵养气度、传承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回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让人们拥有更多有益的精神财富、生活更加幸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在哪里?在充满睿智的哲学思想里,在洋溢才华的诗词歌赋画卷中,在一封封真情家书、一部部考究的典籍里,也在肃穆的秦砖汉瓦红墙中……在中华民族的肌体里,每一个细胞都散发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能感受这种魅力、传承这种智慧和精神的一个基本途径便是阅读。从四书五经到《史记》,到《唐诗三百首》,到《资治通鉴》,到《牡丹亭》,到明清四大古典名著,到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在这些一直畅销不衰的作品中,我们遇见了古人,遇见了那个年代,遇见了让我们沉浸其中、心潮澎湃、茅塞顿开的思想和文化,它滋养着现代人的身心。他们修身齐家处世的观念,在今天依然很有意义。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1985年中文本首版印刷10万册,很快售罄,至今还在热销。这本书打通古今中外相关知识,充满了睿智和哲人洞见,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也是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经典著作。《唐诗三百首》更是普及,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能背上几首,但这还远不够深入。
    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实现真正的传承,关键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内容方面,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读本》的创作时曾表示,普及读物不能写成艰深的学术著作,那样难以普及,但又不能没有学术含量,否则就失去了普及的意义。同时,对历史的介绍都需经过当代人的解释,体现着当代人的眼光。正是这种创造性转化让此书有情趣、有韵味、有中国风格,更有深度,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其内容上有一点很值得借鉴,就是那些专家的精到点评,让观众在了解每一句诗词背景和其中的故事中,增加对诗词的兴趣和深入理解。观众对点评的热捧也足以说明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讲好故事是非常重要的。在形式方面,我们生活在互联网、全媒体时代,阅读方式更加多样化,形式上的创新也要多样化。传统文化内容的数字化,是亟待创新的领域。现在,出版界已有了很好的尝试。
    当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普及,离不开政府持续有力的支持,出版界要充分用好各项政策,开拓出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一片新天地,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读物,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更丰富的答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