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设计出当代中国风格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夏兵 参加讨论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当代艺术设计也迫切需要完成一次自我风格的蜕变
    ●当代艺术设计广泛地参与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之中,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拓展美学疆域的重要的创造性活动
    ●中国新生代的艺术设计师正在自信地面对传统资源并进行思考和实践,展现出超越性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由相信,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中国风格”必将随之出现
    缺乏独特风格是中国艺术设计之痛
    发端于19世纪末的现代艺术设计,其发展伴随着一路的风格更迭,从理论体系到视觉形式,一次次的激烈斗争是对先进文化解释权的争夺,也由此实现了风格体系和话语方式的不断进化。遗憾的是,在这一进程里,中国的身影十分模糊。
    人类近代经济发展史证明,风格鲜明的艺术设计是先进生产力的必然产物,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理性与简约、美国的包容与创新、意大利的浪漫与感性以及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产生巨大影响的日本艺术设计的理性与节制,不仅体现出一国文化对于现实的关怀意识和人文精神,同时强化了国家的文化身份,对于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几十年以来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具备了一定的实力,老一辈艺术设计工作者努力践行寻找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之路,他们的探索成果对新生代的艺术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艺术设计的中国风格正在酝酿产生之中。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而紧迫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当代艺术设计也迫切需要完成一次自我风格的蜕变,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必然要求。
    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是否已经形成了自我风格?这一问题首先要看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是否呈现出某种整体性特征,也要看外部世界是否认同了这一整体特征。以此看来,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自我风格尚未形成,本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知识体系的交融尚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在东方,日本艺术设计更早地面向了世界,占领了西方社会认知体系中所谓“东方风格”的前沿阵地,客观上也加大了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形成自我风格的难度。但根源是,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原创精神缺失,存在着对西方艺术风格的盲目崇拜、拙劣模仿以及对中华美学精神研究和实践不足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无论是教育体制还是行业内涵,存在着唯西方体系马首是瞻的倾向,再加上重视现实功用而忽视本体建设,使得中华美学精神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理论扩张能力受到限制。我们既要承认系统地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也应该看到毫无反思地一味模仿正在制约着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长足发展,失去了批判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无法创造出真正的中国风格。
    当代中国新发展呼唤新的中国风格
    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为什么迫切需要新的中国风格?艺术设计呈现出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面孔,关系物质生产,也关系人类心灵。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定位,呼唤中国当代艺术设计风格的产生。
    首先,创新型经济发展需要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一发展阶段并非中国独有,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都经历了相似的阶段。以史为鉴,这些国家是如何完成这一转变的呢?通过创新,不仅是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内部创新,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的跃进过程,必然伴随着艺术设计的深度革新,艺术设计帮助工业生产实现了整体形象的风格表达,也完成了自身的进化。以艺术设计为手段改造“中国制造”,实现“中国创造”,是艺术设计助力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价值。
    其次,文化建设需要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是一种表达,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全球化语境中,艺术设计的中国风格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进行自我表达,强化中国的文化身份。世界对中国文化了解越多,误读的可能性就越少。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中国的现代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巨大的“文化赤字”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外部世界对中国的误读。艺术设计是文化的构成,其塑造的社会总产品形象是国家形象的有机构成,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而是文化建设和传播的重要载体。
    世界发达国家社会总产品形象和国家形象自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印证了艺术设计风格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价值。艺术设计是生产力,是美学的生活指向,以美学介入艺术设计强化了物的人文意义。试想中国人日常用品都饱含着中华美学的风骨,那是多么让人期待的一个“理想国”,这必将提高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强化国家的文化内聚力。从现实来看,当前中国设计界距此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年轻的艺术设计师喜欢用英文做设计,理由是汉字字体设计和编排不如英文丰富。整体而言,我们的字体设计缺乏对汉字之美的深入研究,还谈不上对汉字的创新性表现。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宝库,我们每个人都使用汉字进行表达和交流,却因为艺术设计的缺席,使得它不能更多、更美地被呈现,这是多大的遗憾!换个角度说,中国的物质和文化财富,需要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艺术设计,让它们更美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走向国际舞台的前端,讲述中国故事。
    当代中国风格形成已经条件成熟
    所谓中国风格不是单一的和固定的,中国文化内部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中国风格也是包容的、开放的,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原则下动态形成的。归根结底,新的中国风格应该立足于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当代社会生活,反映出中国人在自然、生命、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态度。
    中华美学精神为当代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提供了内在的精神动力。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人判断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它日积月累,生生不息,积淀了中和之美、含蓄之美、意境之美和生态意识等重要范畴,中华美学发端于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理论,契合了当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态美学,中华美学精神所追求的“中和之美”,也照亮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内涵。这些都证明中华美学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智慧和生命力,为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方向启发和创新土壤。
    我们有形成自我风格的国力基础。中国已经具有影响世界的经济体量和经济贡献力,我们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庞大的消费体量,为艺术设计行业提供着无以计数的实践机会。同时,“一带一路”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也为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伴随着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走出国门的进程,出现了一个值得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从业者和关联者关注的问题,我们的企业机构、商品、服务以及活动将以何种形象展现于越来越广阔的世界舞台?当中国的商品在世界范围内达到一定的存量,艺术设计能否以独特的风格面貌助力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当代艺术设计是社会文化形态的重要构成,其自我风格的形成与勃兴是艺术设计现代化的文化表象,这不仅事关中国产品的文化营销战略,也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和体现。
    我们有形成自我风格的文化基础。伟大的传统自不必说,当前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文化的关注正在酝酿积累,勃然兴起的汉语学习热潮就是例证之一。法国设计师伊夫·圣·罗兰、意大利当代设计师阿玛尼以及其他众多西方艺术设计师的作品都曾使用中国元素,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具有时代感的设计语言的可行性。审美活动是个体的社会性文化创造,这一属性决定了艺术设计的发展需要社会土壤。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对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追求成为中国人的群体行为,同时,淡化了社会等级观的大众文化成为主流,这一发展趋势保证了中国当代艺术设计风格形成的群众基础和消费基础。
    强调自我风格的艺术设计绝不是僵化与固守,我们一方面要批判地学习和消化西方当代艺术设计的经验与成果,另一方面要打通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之间的隔阂,对当代艺术设计理论及中华美学精神进行灵感提取和理念提炼,最终通过创作实践铺筑中国当代艺术设计风格的未来之路。中国新生代的艺术设计师正在自信地面对传统资源并进行思考和实践,展现出超越性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带给我们越来越多让人惊喜的设计作品,我们有理由相信,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中国风格将随之出现。这需要每一位中国艺术设计人的认真思考和努力践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