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周思明 参加讨论


    刚刚降下帷幕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在2月8日总决赛中最终战胜上期擂主北京大学博士生陈更,攻擂成功拔得头筹的这位女孩,是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让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长发披垂,柳眉凤目,身材颀长,将一身汉服穿得飘逸出挑;诗词储备丰富,又写得一手好字,从容淡定的武亦姝堪称“颜值与才华齐飞”。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评价:“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共有3名上海闺秀亮相,都有江南少女的清雅,清一色的小学霸。她们在百人团数度脱颖而出,一次次登台挑战、攻擂,直到成为擂主。同样16岁的姜闻页,是上海中学高二学生。她在第一次进入个人追逐赛时答对全部9题,只因为小分低于陈更而离场。文来中学初一女生侯尤雯才13岁。在2月3日播出的比赛中,她以119秒答对27题,获得第一名,成为从百人团刷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三个上海小囡的抢眼表现,多少让人意外:一直是对外开放桥头堡、延续着“十里洋场”基因的魔都,竟流行起了“汉服美少女”?“武亦姝现象”藏着什么密码?她们的“才华”是如何炼成的?
    其实,答案并不神秘。正如爱因斯坦那句经典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位学霸美少女的共性,都源自内心对古诗文的喜爱,古诗文涵养着她们的价值观、审美方式和表达方式。不过度追求成绩排名和比赛输赢,只享受过程。想学金融的高二学生姜闻页,并不觉得读诗词浪费时间,“接受美的熏陶,感受情感的美、事物的美、文化的美,让自己能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的土地上”。而武亦姝第二次个人追逐赛意外止步,也微笑着说:“(对诗词)只要我觉得喜欢它,只要有个人可以聊聊它,输赢真的不重要。知识盲点可以回去补上,但我对它的热爱一旦生成就不会再轻易减少了。”这便是“00后”们的古诗文之爱,不带功利的真爱。武亦姝随口吟诵的《诗经·七月》,就在学校自编的《中华古诗文阅读》第一册,翻开便是。她们的文化兴趣选择,恰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刚刚下发的意见,宣布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重点,乃是不谋而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实更需要涵养的是“底气”。《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成功举办,以及武亦姝们的出色表现表明:弘扬中华优秀诗词文化,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更是一个人们发自内心的渴求与呼唤。作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上海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不遑他让。该市每年举办市民文化节,就有“中华古诗词大赛”,还有专门的市民诗歌节。着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也越来越多,从传承“非遗”到建设传统戏曲、传统体育、手工艺特色学校,古诗文从建爱好者社团、开设拓展课到全员晨读、纳入课程体系。
    在当前古诗文教学状况令人担忧,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古诗文教学陷入困境;以及在当前荧屏充斥选秀热、玄幻戏的情况下,央视推出并坚持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每一位中国人都可以通过重温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同时也能提升个体的文化素质、审美精神、表达能力等等。
    《中国诗词大会》属于合家欢型的电视文化节目,对于孩子和大人来说,也是一种开拓视野的方式,可以见到很多平时不常见的或者经常说错的词语、诗句。现在日常写作、交流全部都在键盘化,提笔忘字是常事。《中国诗词大会》以及之前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都是培养孩子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能够让孩子多角度地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目中出现的经典诗词,很多都是人们曾经读过和听过的,它让不同层面的人都可以参与,并起到场外同步参赛和体验的效果。当然,节目组还可以把诗词创作背景、作者生活经历方面的知识再多提供一些,这样就更有利于选手和观众的古典诗词掌握水平的提升。
    总体而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主办方对中华诗词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旺盛活力,离不开整合本土传统文化这个重要环节,离不开电视媒体与广大观众的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在蒙曼看来,《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引起共鸣,恰恰在于打动了中国人内心最敏感、最柔软的地方。“我们谈传统文化复兴,美才是先行,因为美才能导出善。人们需要精神上的东西,而诗和其他任何形式相比,是最属心的。”在此意义上,《中国诗词大会》以及此前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已经形成了一股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巨大文化合力,势必会对广大观众形成一种颇为有益的经典文化熏陶,从而达到提升人们的综合文化质素之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