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儿童文学:文学性与市场性统一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海外版 纳杨 参加讨论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一直有个“黄金十年”的说法,一般认为从2005年开始的近10年间,少儿图书市场以年均10%的增幅增长,其中儿童文学的比重不断扩大,到2015年已占据超过40%的图书份额。因此,儿童文学的黄金十年又被认为是儿童文学出版的黄金十年。
    2015年以来,从出版界到文学界,都在指出儿童文学原创存在的问题,并且纷纷提出改进的思路。在上一个黄金十年打开了儿童文学的阅读市场后,中国儿童文学界正在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推出文学性与市场性俱佳的精品。
    儿童文学作家须有童心、诗心和爱心
    文学性与市场性的统一应该是儿童文学的内在要求,这也是儿童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门类的特点之一。文学的价值只有被阅读后才能真正生成,而儿童文学面对的是少年儿童这个特殊的阅读群体,比其他文学门类的作品更加渴望被阅读、被讨论,儿童文学作品天然地具有吸引小读者、贴近小读者的合目的性。因而,市场反应,即小读者是否喜爱,从一开始就是评价儿童文学作品的标准之一。可以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读者和写作者共同创作的,因为写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个想象中的读者的存在,而作品完成后,写作者也往往会很在意小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作品的评价,并以此来判断作品是否成功。
    我们所熟悉的很多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比如金波、高洪波的儿童诗,严文井、孙幼军的童话,曹文轩、张之路的小说等等,都是文学性和市场性俱佳的代表,既有文学的隽永和意味,又得到了广大小读者的喜爱,这些作品影响着一代代中国少年儿童。正如高洪波总结的,能够成为儿童文学作家,须具有三心:童心、诗心和爱心。儿童文学作家们为了保持童心,都愿意与孩子们交流交往,都以能够与小读者们心心相印、顺畅交流为荣,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创作基调定在温暖明亮、积极向上、求真向善等有益于儿童的方面,而对于那些灰暗的、悲伤的、负面的东西,作家们会格外小心地作艺术的处理,让这些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事情能够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让儿童知晓、体验。彭学军的小说《浮桥边的汤木》、汤汤的童话《一只小鸡去天国》都是用有趣而富有美感的方式带领孩子认识死亡这一可怕又不可避免的事物。
    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既然是市场行为,就会有趋利性,就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儿童文学标准的“残次品”。对于这类作品,大家都有基本的判断能力。难点在于那些为了追求市场而降低文学品质的作品,或者用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包装出来的类似“心灵鸡汤”一样的作品,还有那些貌似充满童心童趣,却是过分迎合小读者的那些简单需求而没有任何营养的“消遣品”。这样的东西虽然也有存在的合理性,但这类型的东西多了,势必会抢占小读者们的时间和精力,更会让家长和读者对原创儿童文学失去信心,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的发展。
    不俯视,不仰视,而是平视
    之所以出现不同的创作理念,归根结底是儿童观的不同。比如有人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大人怎么教他就怎么做,因此,儿童需要的是引导、教育和培养;有人认为儿童是有自主意识的,大人要做的就是开发他的潜能,甚至对于孩子的创造力有着某种夸张的膜拜,因此,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成了“圣旨”,唯有满足。这是两种比较极端的观念,在此观念指导下产生的儿童文学作品就会带有天生的偏执性。前一种观念下产生的作品会过于重说教,或是把本该蕴含在作品中的教育意义写得急功近利,让小读者难以产生阅读兴趣,其价值也就无从谈起。后一种观念可能导致过于重阅读的趣味性而伤害了其价值含量,比如过于强调游戏精神而趋向娱乐化的作品。
    什么样的儿童观能产生优秀的儿童文学呢?应该是既不俯视,也不仰视,而是平视。平等地对待儿童,尊重儿童,能够从他们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也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培养他们理解事物的能力。从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作家对儿童的真心认同和理解,没有对儿童的猎奇和夸张的描写,也看不到对儿童的怜悯和施舍,也没有对儿童的一味指责和说教。这样的作品总是会给人力量,助人成长。董宏猷的《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是作者在接触、了解了大量当下的孩子的梦想后创作的梦幻体小说。作者长期保持与孩子们的交往,孩子们都喜欢这位“大胡子叔叔”,愿意与他分享自己的梦想。作者被孩子们的真情和想象感动,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把这些梦编织得更加绚烂。这些梦可以说代表着中国当下少年儿童对未来的期望,也代表着未来中国的希望。
    作家的高度和格局往往能够使他的作品有着更高远的人文情怀,有着更有说服力的影响力和教育意义,有着更能打动人的情感力量。这在书写那些特殊儿童群体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报告文学《梦想是生命里的光》就是这样一部有情怀的作品。作者舒辉波花了很长的时间跟踪采访10年前采访过的儿童,写他们10年后的状况,前后对比,让人印象深刻。在这部作品里,尽管采访的对象多为家庭困难、生活处于困境的少年,但作者是以朋友的立场去采访、去书写,用或赞赏、或担忧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的真实生活,并且用采访中带给他最多感动的“梦想”一词给作品染上一抹亮色。阅读后,我们既会为孩子们的遭遇嘘唏,也会为他们不屈的奋斗精神而鼓掌。张之路的小说《吉祥时光》是非常用心的一部作品,不同于作者的其他想象力恣肆的作品,这是建立在亲身经历的童年记忆的基础上,建立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其中对于历史的书写,对于历史故事中人的书写,既有时代的烙印,又充满了包容和温暖,闪耀着智性、理性和人性的光辉。
    期待下一个“黄金十年”
    市场需要培养和维护。适度的营销,是当下信息社会必须的,但不能过度依赖营销,还是应以质量为本。这也是当下很多专业少儿社正在努力的方向。想要达到理想的文学品质,编辑就要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这与作家的创作是相似的。文学创作有自身的规律,一般来说,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应该也是经受过时间的打磨的作品。好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一年出一两部好作品远远不能满足作家和出版社的生存需求,更不能满足全中国3亿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所以,既不能只盯着最好的作家作品,也不能不顾质量只求数量。市场应该呈两个金字塔分布,对于作品,是正金字塔,最优秀的作品在塔尖,塔基是能够满足普通阅读的大多数作品。对于营销,则是倒金字塔,最多的营销资源分配给最优秀的作品,让优秀的作品能够突出出来,得到更多的阅读和关注,实现其优良的价值。
    我们的儿童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市场,有了实力强劲的可持续的创作队伍,有了具有世界眼光、具有开创精神的出版人,完全有理由期待下一个“黄金十年”。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参评的400多部作品可以说是对过去4年儿童文学创作的一次大阅兵,其中文学性与市场性俱佳的作品很多。该奖的评奖条例里关于评奖标准,第一条就是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这也正是文学性和市场性相统一体现。最终获奖的18部获奖作品几乎都有着不俗的市场成绩和口碑,其中多部曾引起过强烈反响和阅读热潮,除了前面提到的几部,还有张炜的小说《寻找鱼王》、萧萍的小说《沐阳上学记·我就是喜欢唱反调》、麦子的小说《大熊的女儿》、郭姜燕的童话《布罗镇的邮递员》、殷健灵的散文《爱——外婆和我》、王林柏的科幻小说《拯救天才》等,它们为文学性与市场性的良好统一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