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港澳台代表团:文学大家庭在北京团聚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王杨 参加讨论


    在参加第九次作代会的众多代表团中,有一个团虽然人数不多,却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的引导牌上赫然写着“港澳台代表团”。相较于五年前首次正式组团参加作代会的“港澳代表团”,台湾作家的加入,让文学大家庭终于在北京团聚。
    在此次作代会上,港澳台代表团的代表们围绕讲话就港澳台文学的发展与创新、两岸及港澳地区的文学融合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香港文学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包容性和丰富性
    在战争年代,很多内地作家避难到香港,带去内地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对香港文学有重要的影响,成为那个时代很多香港作家的文化、精神底色。作家潘耀明说,香港文学与内地文学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割不断的,内地雄厚的文化基础,为香港文学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滋养。
    作家葛亮从南京到香港,在他的创作中,既有书写当代香港都市人生百态的短篇小说集《浣熊》,也有源于家族历史、颇具民国风骨的长篇小说《北鸢》。在葛亮看来,“香港有自己的地缘优势,这样的优势其实可以很好地和‘讲好中国故事’相对接,而如何对接非常值得我们推敲和思考”。
    与内地文学相比,香港文学有特殊的文学价值,作家陶然认为,这种特殊性值得重视,因为这恰恰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包容性和丰富性。作家张诗剑、江扬等表示,香港很多作家的创作都很优秀,但还不为人所知,希望中国作协能够加强和这些作家的联系。作家蔡益怀也表示:“我们已经回归了,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但在文学身份方面,要更多地融入进来。希望作协大家庭里面能更多地体现港澳台作家的存在。”
    文学上的回归是应有的理想
    “对于澳门文学来说,无论是强调本土写作,还是讨论在地文学的特色,都是包含在中国文学的大范围里面。无论是香港文学还是澳门文学,亦或是台湾文学,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不会影响它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这一事实。”澳门作家穆欣欣坚信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澳门作家吴志良对记者说:“有些研究者认为港澳文学有些边缘化,但港澳作家一直希望能够回归中国文学的主流。”他认为,从文字上来说,港澳台作家和内地作家都是用汉语写作的;从历史上来说,大家同源同宗,不仅政治上要回归,文化上要回归,文学上也要回归,这是文化认同的问题。回归主流,丰富主流,推动主流的壮大,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港澳台文学应有的理想。据他介绍,近年来,为推动澳门文学与内地文学的交流,澳门作家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澳门文学界借助澳门与葡语国家密切交流合作的优势,积极向葡语国家推广中国文学。2012年创办的澳门文学节是全球首个中国和葡语系国家共话文学艺术的平台,为两种语言、文学的交流打好了基础。吴志良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参与到澳门文学节中来。
    谈到澳门文学与内地文学的交流与融合,作家李观鼎、廖子馨等提出,澳门文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而中国作协拥有较强的创作资源,如何帮助和推动澳门文学发展,如何认识澳门文学的特殊性,如何建立起彼此之间更紧密的联系,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加强交流是地区特色与中国风格相结合的最有效方式
    1938年出生的台湾作家陈若曦和生于1948年的台湾学者吕正惠是首次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作代会的。11月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前,两位老人神采奕奕地面对记者的镜头,笑容满面。
    在讨论中,陈若曦、吕正惠提到,我们正面对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时刻,如何把握这一时代精神,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是作家们必须努力思考、努力实践的神圣责任。“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这四点都需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
    吕正惠一直致力于两岸青年作家的文学交流。他认为,港澳台要将文学的地区特色与中国风格相结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交流,了解彼此的看法,加强两岸及港澳地区文学的融合,探索出中华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