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国产纪录片逐步走向世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赵舒萌 参加讨论


    见证历史、记录当下、启迪未来,是国产纪录片的重大使命。承载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产纪录片发展的原生动力之一,更是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的通票。
    
    
    
    近期热播的《本草中国》《塔里木河》《海上丝绸之路》《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批内容有含量、形式有创意的精良作品,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上看待传统文化,从寻找中华民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上发展传统文化,用兼具中国视角、时代风貌、世界胸襟、市场实践的大情怀、大梦想承载传统文化主体精神,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新路,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行,达到了既熟悉又陌生、既传统又时尚、既继承又发展、既民族又世界的传播效果,展现出意蕴深远的人文情怀,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塔里木河》:
    反映时代风貌
    纪录片《塔里木河》通过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塔里木河沿岸改革开放30多年来风光地貌和风土人情的变化,着力呈现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6年来南疆地区在政治经济、文教卫生、民生建设、民族宗教等方面发生的历史巨变,在主题表达、影像纪实和艺术观赏上进行了一次成功探索,实现了官方语境与个性表达、深刻阐释与情感宣泄的融合。
    以人文视角抒写大河传奇。享有“生命之河”“母亲之河”美誉的塔里木河流域聚集了维吾尔族、汉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等众多民族,孕育了丰富绚丽多彩、极具民族风情的人文景观。《塔里木河》由地理线和故事线两条主线贯穿,全景透视了近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地理线上,从源头至尾闾真实记录了塔里木河流域城市村庄、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等外部环境的直观变化;故事线上,关注塔里木河沿岸的普通百姓生活,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故事,展现人物情感,触摸人物命运。买买提的父亲再远、再苦都要送孩子出去上学;玛日古丽期望用自己对龟兹乐舞的理解,唤醒人们内心沉寂了百年的记忆和欢乐;土陶艺人阿卜都从不会电脑到利用电脑和手机随意设计陶艺图案等……纪录片《塔里木河》讲述的这些普通民众在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摆脱了传统的新疆主题纪录片常以介绍自然景观为主的刻板印象,打造了一个结合自然和人文、兼具历史与现实的真实新疆形象。
    用个体细节呈现家国情怀。纪录片《塔里木河》以“尊重事实、感悟生命、捕捉细节、讲好故事”为宗旨,透过时代变革铺陈人生历程,通过人物经历呈现时代背景。挖掘平凡人事的独到之处,记录个人生命的成长轨迹,深入当代人物的真实情感,构筑南疆人民的精神梦想,既表达了中央的政治意图,又保证了作品的故事叙事,为主旋律作品注入了更多艺术表达和故事色彩。
    《海上丝绸之路》:
    体现世界胸襟
    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以历史脉络为背景、现实故事为主体,从航运、物产、贸易、科技、文化、民心和梦想等角度,综合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回溯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文明与辉煌,凸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蓝图与风貌。摄制团队重走了古代中国商船的海上航线,并将足迹从埃及一路扩展至欧洲腹地,跨越亚、欧、非、大洋四大洲,走访巴基斯坦、坦桑尼亚、希腊、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拍摄。
    世界胸襟是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的气度。《海上丝绸之路》立足国际视角,将镜头对准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讲述了50个沿线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肤色种族的普通人物奋斗劳作、交流融合的生命体验,关联起每个人的个人梦、国家梦、世界梦。片中,缅甸渔民会说中国话、做中国菜;斯里兰卡的小女孩因为中国基建的到来第一次走进学堂;从蒙巴萨到内罗毕的铁路让肯尼亚民众在10小时内穿行近500公里,沿途的600多个涵洞保护大象、长颈鹿等大型动物免受伤害……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用平等的态度、共通的语言传递价值观,跨越文化传统和制度背景的隔阂,推动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和平对话,增进了中国和其他国家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更稳健、足音更强劲、风采更久远,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
    时代担当是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的品质。在第三集《货通万国》中,《海上丝绸之路》以宋锦的复兴故事为例,见微知著地讲述了丝路精神的薪火相传:1000多年前,苏州吴江盛产宋锦,被誉为“锦绣之冠”,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风靡欧洲,盛极一时。然而到了现代,宋锦逐渐衰落,濒临失传。如今,吴江的丝绸商人奔赴马可·波罗的故乡,与意大利丝绸设计师合作,结合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使古老的宋锦绽放出新的魅力,在全球化时代为宋锦带来了新的机会……作为首部“一带一路”题材重点纪录片,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用富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视觉语言打造了开放融合、互利共赢、睦邻友好、和平发展的中国形象,紧扣“一带一路”的时代主题,让“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沿线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深切感知丝路精神的丰厚内涵和恒久魅力。
    《我在故宫修文物》:
    市场实践范本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了一群心灵手巧、隐居深宫、身怀绝技的文物修复师的故事,记录了破碎的文物经由繁琐、枯燥、漫长的修复而焕然一新的过程,通过轻松有趣的故事化叙事让静态的文物“活”了起来。该片深受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年青一代追捧,以黑马姿态在网络上迅速蹿红,由此引发了一轮“工匠”热和“文物”潮,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平民化表达契合年青一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摒弃了严肃宏大的叙事方式,舍弃了全景俯拍的拍摄手段,通过平民化的视角,运用近距离纪实跟拍、现场同期声以及实景再现的方式,真实还原了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文物修复师们的工作和生活,让他们走下了神坛、走近了观众。镜头下的这群顶级文物修复师或儒雅内敛,或开朗外向,或朴实自然,他们甚至会在镜头中用弹吉他、喂猫、逗鸟和打杏子等方式,来缓解不得出半点差错的文物修复工作带给他们的巨大精神压力。这种纯净质朴的生活气息,与故宫本身的庄严肃穆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生动地诠释了故宫文物修复师身上透露出来的工匠精神,不仅更符合现代传播规律,也更符合年青一代的接受方式和审美取向,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巧妙地实现了主流价值的传递。
    以多终端战略拓展传播渠道。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坚守主流渠道的同时,侧重于实施多终端战略,积极拓展互联网终端、手机终端、电视终端等新媒体的终端平台。该片首先登陆央视纪录频道,首播反响平平,但在随后的网络传播中却以黑马姿态收获了一致好评。网络总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在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上的点击总量超过78万人次,在视频网站爱奇艺的总播放量超过332万次。该片豆瓣评分高达9.4,不少网民在社交媒体上自发分享推荐该片,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话题热度持续不减,成为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的又一部“现象级”纪录片。这种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将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人文价值和商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收获了不俗的市场业绩,让市场看到一个坚定崭新的风向标,为推动国产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