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只说一次,孩子就会听》序言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中国教育新闻网 埃米·麦克里迪 参加讨论

    
    《只说一次,孩子就会听:23个关于尊重、合作和爱的方法》,[美]埃米·麦克里迪著,张朝娴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23个关于尊重、合作和爱的方法
    本书围绕阿德勒的儿童心理学中儿童最核心的两个情感需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展开,为父母提供了23个实用可操作的亲子沟通方法,并结合大量实例进行了运用这些方法前后亲子沟通效果的对比,帮助父母处理孩子令人抓狂的行为,让孩子理解和掌握积极正面的为人处事的方式。
    在写这本书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常感觉自己是个很糟糕的家长,作为两个男孩的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日子过得非常不顺利,那时候的每件事还历历在目,可以说是不堪回首。
    有一次,我感冒了,我可不想在孩子们睡觉前给他们讲上18 遍故事、倒上45 回水,我只想他们不折腾我、乖乖地去睡觉,可我真搞不定他们。说实话,我常常为此感到纳闷儿,在工作中我可以高效成功地培训许多人,可对待我的两个孩子,我经常抓狂,如果不对孩子发发威,就根本不可能让他们按照我要求的去做。
    平时,如果我要求孩子去做什么,比如收起玩具去洗脸、吃饭或者睡觉等,通常都是大声跟孩子喊,孩子不听我的,我就提高音量再喊。可是那天我感冒了,我喊不出来,我有些伤感地想:或许我嗓子疼不是因为感冒,而是因为我平常喊多了。
    的确,我是真的病了,我认真地反省了一下自己,我一定要喊吗?我是很讨厌和人大喊大叫的,可我却对我的孩子大喊大叫,而且每天都会如此,有时几个小时就有一次。为何我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我的两个孩子,他们现在才上幼儿园,每天的事也就那么点儿,现在都处理不好,以后长大点,事情恐怕远远不止“该睡觉了”、“吃饭要有个吃饭样儿”,到时候我该怎么办?
    我经常幻想一幅美好的画面:他们长大了,和父母相处融洽、彼此尊重、沟通良好。我很清楚地知道我现在的方法肯定是达不到我期望的这种画面的,我觉得作为一个母亲,我很失败,我必须要改变!
    我问我自己:我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爱这两个孩子的人,可为什么每次我都要冲他们大喊大叫呢?尽管我明知道那样是不对的。对于我的合理要求孩子们置若罔闻,“坐反思角”和“数1、2、3”这类方法只在头几次使用时还有点效果,我常常不得不大声喊,起码让他们知道我是认真的,我也常常陷入反复提醒、不断唠叨的境地,直至爆发。
    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变成了曾经发誓绝不要成为的那种父母。
    你是不是对这样的父母也很熟悉?为了让3 岁的孩子去超市时不哭不闹,妈妈给了孩子糖果作为奖励;5 岁的孩子坚持围着餐桌乱跳,影响到周围人用餐,爸爸对此束手无策;每周六上午父母帮他们8 岁和10 岁的孩子打扫房间,因为孩子就是不肯自己打扫……
    这样的父母随处可见,在我们有孩子之前,我们可能从心里鄙视这类父母,心想他们怎么连自己的孩子都控制不了,于是我们暗暗发誓:“等我做了父母,我可不要那样,我要做得很好!”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养育孩子的艰难。
    孩子出生一两年后,我们发现,自己也成了那样的父母。是的,我们也大声喊叫,威胁孩子,反复唠叨、提醒,甚至央求,最后放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要控制孩子,时而天使、时而魔鬼的孩子。我们是多么希望孩子听话,全家相安无事,可以说在管教孩子上我们常常有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感觉,他们偶尔乖那么一下就会让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巨大的幸运。
    大概是从孩子麻烦的2 岁开始,我们就变成了凶猛的怪物,常常大发脾气。而我们也许不能理解一个7 岁的孩子,为何会觉得他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没有最新的恐龙动画片玩偶的孩子,为何他感到悲伤。我们渐渐发现,如果没有好的办法和技巧,教育孩子是一件多么无趣和痛苦的事。
    最迫切、最严重的问题在于,我们并不想成为自己曾经不喜欢的那种父母,而我们现在已然成为了,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成为自己心目中期望的那种父母。于是,我们也常常采用一些流行的教育方法,它们一定是有效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父母在采用?事实上,那些流行的教育方法很多只是权宜之计,可能一时管用,也可能只对部分人管用。
    这些困惑,我和你一样,都曾有过,现在我来告诉你我是如何从观念上改变我的教育风格的,只是花了短短几个星期的时间,我的孩子和家庭就有了巨大的改变,良好的、积极的改变。
    还记得我前面讲到的感冒那天吗?那天过后,我决定改变自己,我要停止对孩子大喊大叫,我想一定会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我承认,我是受了《宋飞正传》(Seinfeld)中乔治的启发,“如果我做的每件事都是错的,那么反着去做就是正确的”。我参加了一堂父母课程,讲的是20 世纪初一位叫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心理学家兼医生的观点,即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质量的纪律和原则。
    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我开始把阿德勒的观点和原则运用到我的家庭中,孩子的情况很快就有所改善,朝着良好的方向进展。而且阿德勒的理论运用得越多,家庭生活就越愉快,家庭成员越来越乐意彼此合作。我的孩子们比从前快乐多了,我和丈夫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继续学习和研究,慢慢意识到尽管阿德勒的理论和原则都非常好,可是许多父母都会问:“听上去确实很好很有趣,可我具体该怎么做呢?”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把阿德勒的理论逐一讲解出来,让大家觉得理论和方法是可操作的、易操作的,可以真真切切运用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
    我真心想帮助其他家庭也得到平和和快乐,如我正在享受的一样,所以我利用我的资源在财富500 强企业里开展了培训项目,创办了我的育儿课程,即正面管教解决方案。本书就是在我的育儿课程中孕育和诞生的,课程已经影响了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家庭。
    我写这本书,就是想帮助父母管理、处理孩子令你抓狂的行为,让孩子理解和掌握积极正面的为人处世的方式,这对他未来的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希望通过阅读本书,你能够重新获取对家庭生活的掌控感,从而赋予孩子正面积极的权力,让他从生活中学习正确的经验和行为方式。
    每一章都将帮助父母实际处理孩子的某种具体问题,包含大量丰富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实例和技巧。本书最核心的就是23 个教育工具,每一个都很具体实用,一步一步地指导你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不用怀疑,你很快就会明确地知道该如何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
    你将会学到如何消除孩子令人讨厌的行为,如抱怨、讨价还价、手足争吵和打扰他人等;你也会学到如何避免权力斗争和发脾气,或者如何让这些讨厌的事情停下来;你将会有办法让孩子乖乖刷牙,自己记住带午餐盒,不需要提醒而自觉地写作业等;你将会知道如何促进家庭成员间良好和谐的关系,让家庭变得更加团结而有趣味。
    如果你发现自己早已成为内心极不愿意成为的那种父母,那么就请读这本书吧!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把书中所讲的23 个教育工具运用起来。你可能已经不记得是从哪一天开始,你就经常跟孩子大喊大叫、讨价还价、不断提醒、反复唠叨甚至强迫孩子去做他应该做的事,但相信在运用了书中的教育工具后,你很快就会发现你不用再以那些方式强迫孩子,他也会主动去做,你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而你也会获得孩子的尊重。
    是的,你的整个世界都改变了,以前教育孩子的压力和焦虑得以减轻和释放,取而代之的是平和、快乐和趣味,你将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你也会惊叹于孩子们一步步地变得独立和自信:他乐意与人合作、不需要督促和抱怨、可以独立解决兄弟姐妹间的纷争、自觉主动完成家庭作业……当然,他仍然是你的孩子,毕竟只是孩子,错误行为难免还会发生,但那时你还是可以运用本书的工具去处理和解决,帮助他获得家庭生活的成功。
    我建议你连贯地看完本书,在家庭生活中随时运用书中所讲的工具,相信在运用了第一个工具后你就能发现家庭生活变得顺畅了,然后你将会看到运用每一个工具后全家的逐步改变和进步。由于运用每个工具都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和实践,你需要反复阅读本书,每次一章,不断重温其中要义。只有这样,你的孩子在有了某种行为的倾向时,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行为,你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并正确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应对。
    最后,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当你的孩子长大之后,你希望他记忆中的童年是什么样子?是只要做错事,爸爸妈妈就大喊大叫、斥责或者威胁,家庭成员间经常发生不愉快;还是爸爸妈妈总是很尊重他,心平气和地告诉他正确的行为该是什么样子,全家总是相亲相爱地在一起?
    来,和我一起,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和我一起,为了孩子成长为一个成功的成年人而帮他作好准备;和我一起,爱上这项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做个好父母!
    书摘:结合自身特点完善养育方式
    现在,你或许在想:“什么?改变孩子之前,我需要先改变自己?这听上去太难了!”但请别就此放下这本书!好消息来了:
    ·如果你作了一些小小的调整,你的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得好一些,你甚至发现你的配偶都有所改变。
    ·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就算你要花上一段不短的时间才会理顺,你可能马上就会看到好的效果。
    请继续阅读以下关于每个育儿个性的小说明和小提示,这有助于改变你的育儿方式,从小处开始是比较靠谱的。本书中的所有技巧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且可以运用在孩子的整个幼儿阶段。任何育儿方式的改善、错误行为的改正,都没有捷径可走,想要一步到位、一劳永逸是不现实的,但是只要你做出改变,哪怕只是一点儿小小的改变,都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和以前大不一样,这个过程中你也会不断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优越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爱并不是建立在让他达到你的要求的基础上。
    ·凡事往积极的方面想。你要意识到就算孩子没有按照你所期望的方式完成某件事,只要他尽力了就很不错。
    ·多倾听,少说教。就像老话说的那样,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表扬孩子在做事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一味追求结果。(这点将在第四章详细讲述。)
    ·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力。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和解决问题,允许孩子作适合他年龄的决定和选择。你需要了解你的观点和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或者并不是每次都是正确的。
    ·松弛下来。正如你不需要孩子事事完美,你也一样!
    控制
    ·别把老板样儿带回家。少对孩子发号施令,没有人喜欢总是被告诉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如何做。
    ·少纠正孩子。不是所有事情都得按照你的预定模式去做。
    ·不控制,多给孩子选择。不妨下放些权力给孩子,让他作适合自己的决定。
    ·放松!你需要明白哪些原则是最重要的,那么其他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就随意些吧,你会发现你和孩子之间的各种斗争都少了。
    ·少说“不”。只要改一下你的措辞,就可以把否定句变成肯定句,比如,你完全可以说:“哇,去公园一定很有趣,不过我们可以明天放学以后去,周末去也行,你觉得呢?”而不是说:“今天没时间,不能去公园。”
    愉悦
    ·学会说“不”。你没必要对别人的每个请求都答应。
    ·学会对孩子说“不”。你的工作并不是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而是
    需要平衡你的温柔和严厉,为孩子设立好规则并严格要求他。
    ·让你自己无条件地被爱。你要意识到其他人,尤其是你的孩子,应该无条件地爱你和赏识你,他们对你的爱和尊重不是建立在你为他们做了多少的基础上。
    舒服
    ·按照一定流程行事。将流程坚持下去,比如上学、放学、吃饭、写作业、玩耍、讲故事、睡觉等。
    ·严慈并济。过多的放纵会导致孩子需求增多或者说被宠坏。
    ·允许孩子自己承担后果。比如不吃饭,肚子就会饿,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认识到选择导致的后果。
    想想你的第一和第二育儿个性,赶快运用上面的技巧实践起来吧,为你和孩子设立合理的期望和限制。刚开始感觉有些奇怪是正常的,过些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慢慢适应,更值得高兴的是,你会发现孩子身上也出现了这些正面积极的反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