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比萨斜塔》剧照 王雨晨 摄 由翟小兴、赵芮主演,当代俄罗斯剧作家娜·普图什金娜创作的话剧《比萨斜塔》近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上演。该剧通过一对20年婚龄的中产阶级夫妻一夜的争吵来探讨婚姻的真相。导演王剑男忠于原著,没有刻意进行“中国化”处理,也没有加入花哨的调度手段,整出剧流畅晓白,重点凸显剧本末尾那句点睛之笔:“家庭生活——就像那座比萨斜塔。倾斜,倾斜,但好像永远都不会倒下。 ” 《比萨斜塔》一共分两幕,第一幕是两口子各种矛盾的爆发,第二幕是两口子各种矛盾的溯源。当两个人平日举案齐眉的面具揭开,人们看到的是当前社会“千疮百孔”的婚姻现实,一对“最熟悉的陌生人”互相折磨的20年。婚姻的实质是什么?爱或者金钱能拯救婚姻吗? 第一幕的争吵,其实和所有夫妻吵架内容差不多,无非是互相厌弃,用最刻薄的话刺激对方。剧中丈夫有着不错的工作,却爱酗酒,疏于照顾妻儿;妻子芳心寂寞,与意大利人网恋……丈夫数落妻子是“旧拖鞋” ,妻子决意离婚。两人几个回合的较量,让人感觉,他们两个属于那种既在乎对方,又嘴巴上逞强的那种夫妻。为了维护中产阶级家庭的体面,丈夫承担了很多工作压力,而妻子依旧是“文学女青年”的浪漫内心,怀念自己做图书管理员的日子,故而辞去了丈夫费尽心思为她调换的在一家国有垄断型大企业的好职位。 第二幕,才是撩开婚姻面纱的残酷追忆之旅。随着夫妻二人争吵的升级,人们看到了人生原来有那么多的荒谬与无奈,原来结婚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两人感情水到渠成,很多时候,很多夫妻,是因为种种阴差阳错走到了一起。同时,第二幕的丈夫,显现出俄罗斯文学中常见的“多余的人”的特点——极度聪明、玩世不恭又葆有善良的本质、纯真的理想。 年轻时,丈夫为了追求一个保加利亚姑娘,去图书馆借有关保加利亚方面的书籍,被在图书馆工作的妻子一见钟情爱上了。当妻子抱着一堆关于保加利亚的书籍,亲自送到丈夫宿舍时,丈夫已经结束了和保加利亚姑娘的恋情。就是那一天,风流成性的丈夫顺手与仍是处女的妻子发生了关系,一次无意的邂逅,一次偶然的寻欢作乐,让这两个人结下了今后20年夫妻之缘。一夜春宵后,妻子苦苦等着丈夫的电话,对于男方来说,他并没有打算娶这个姑娘,根本没想再联络。如果不是女方怀孕,男方根本不想为了负责任而结婚。在婚礼上,两人各自痛苦,女方觉得男方根本不顾及她的感受,男方觉得自己娶的压根不是自己爱的人。 20年婚姻生活中,丈夫有过很多次出轨的机会,但他没有。他甚至爱上过比他年长、长相平平、并有一子的单身女同事,那是一个男人对女人带有“恋母”般神圣的爱,他怀着这种长久、深沉的爱离开了她。那边厢,妻子以为自己的爱,能慢慢感化丈夫,结果是徒劳。由此我们不难感受到,婚姻中,如果不是两情相悦,或者说,丈夫不能更爱妻子一些,这类婚姻,两个人都会疲惫不堪。“女追男”型婚姻,现实生活中,一种是男方像剧中的丈夫这样,尚能保证自己不背叛那张“结婚证” ,但对妻子存在“冷暴力” ;另一种,男方像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的托马斯一样,因为要负责,不得不娶了爱他的妻子,但他不停地外面招蜂引蝶,让妻子备受情感的煎熬。 《比萨斜塔》告诫世人的是,结婚不是你脑子一热就干的事。女孩子选择终身伴侣的时候,一定要对对方有所了解,像剧中妻子这样,仅因“眼缘”就投怀送抱,然后糊里糊涂怀孕、结婚,婚后又不去真正了解自己的丈夫,自己也不追求进步,最后两个人形同路人,留下无数伤害。对于男性而言,传统观念中他的社会角色更重于他的家庭角色,所以他不会像女性那样把家放在自己心目中的“首位” ,家只是他的后方,但如果后方“起火” ,他的事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有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