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票房越来越高涨的今天,真正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好电影有几部?越来越少,甚至走出影院已经忘个精光。电影是艺术也是商品,很不幸,目前来看,电影的商品属性越来越大,一部电影重要的保证——电影是不是好看的艺术属性越来越薄。 近日,以傻根的形象出名、从农村走出来、最近又因为家事闹得满城风雨的明星王宝强当导演拍电影了,关心电影的人似乎心里都有疑问“他行吗”。投资老板自然认为王宝强“行”,其实在投资人的眼里谁当导演并不重要,懂不懂电影艺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宝强当导演能换来关注度。拍电影已经不是导演的问题,完全是市场的问题。只要你有票房号召力,不管是王宝强还是李宝强都能当导演。我们无意对王宝强本人说三道四,或许王宝强真是一位好导演,但让王宝强当导演一定是市场的选择,而不是电影艺术的选择,和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就更是扯不上关系了。这只说明一个事实,当今的中国电影已然到了与艺术无关的境界,只要市场,为市场不择手段的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真真正正成了奇葩一朵。 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国电影的春天,吴天明的《人生》,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在今天看来或许能成为中国电影的传世之作,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都有其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电影成就的传奇,不仅仅是因为票房,重要的是因为这些电影都是有“魂儿”的电影,都洋溢着人性的光辉,都是从我们现实生活中来的电影。纵观当今的中国银幕,电影的“魂儿”就是让电影闹腾钱,怎么挣钱怎么来,于是就真正开创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的先河,这些被称之为市场“无底线”的电影,却可以霸占中国市场,可以以票房为先导,以每年递增多少钱为己任。于是有责任感的电影人和观众为中国电影的艺术性呈现出集体大滑坡而感叹就不足为奇了。这就是现实的无奈和无语,是电影丢失了艺术时代的悲哀。 中国电影经历了从崇尚艺术到崇尚票房两个不同的年代,现在又进入了只求崇尚票房的时代,我们看到国产电影票房亿元俱乐部的导演名单越拉越长,中国电影在世界的舞台上却离奖项越来越远,同时离观众的口碑越来越远,电影也进入了浮躁和功利的怪圈。粗制滥造、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内容空洞、脱离生活,这样的电影,即使票房达到500亿了,又能说明什么? 其实艺术很简单,艺术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精髓,是生命的源泉,一个简单的《西雅图夜未眠》看哭了多少人;《人鬼情未了》让多少人心碎;印度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让人捧腹又感动。在我们的电影一味强调票房至上,在娱乐性和商业性上下大功夫时,电影从业人员也应该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电影本身,不管怎么说,呼唤艺术的回归本是大多数观众的需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