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徐玲的“如画”世界:归来者的乡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李利芳 参加讨论


    
    徐玲,著有《我会好好爱你》《我的狼妈妈》《我要努力长大》等。长篇小说《流动的花朵》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叶圣陶文学奖等。
    
    现实主义儿童文学近些年愈益获得更充分的表达,有关中国城市化浪潮中乡村的被遗弃、留守儿童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许多孩子的生活被限制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处于无“家”的漂泊状态中。对那些跟随务工父母进城,被城里人歧视而努力想做“本地人”的儿童,徐玲曾经以“流动的花朵”为题创作过一部优秀小说。时隔数年,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农村建设崭新的面貌,徐玲个人对农村儿童“家园”问题的思考也已经拓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于是便形成了她的又一部关注农村儿童的重要作品——《如画》。
    “如画”是作品的题名,也是主人公的名字。“江山如画”与女孩美善人格的“如画”意象重叠,映现出徐玲纯正的儿童本位观与理想主义情怀。由于对童年问题的持续关注,徐玲一直在不断扩容她的儿童文学价值视野。在“我的爱”系列中,她勘探了孩子们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我会好好爱你》和《我和老爸的战争》聚焦的都是“家庭”问题,思考父母与孩子间复杂深刻的关系。从“小家”走向“大家”,从“家庭”走向“家园”,这是她新近对儿童文学价值本位的开拓。可以说,《如画》是徐玲此前创作积累的一次综合提升。
    这种提升表现在她对儿童文学中“儿童主体性”内涵的深化理解上。儿童主体性是儿童文学价值关怀的关键维度。作为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儿童文学就是以发现儿童、尊重儿童、阐释并倡扬儿童的主体性为旨归的。儿童文学视儿童为具有独立主体精神的个体生命,成人培养儿童的任务就是在承认并执行这一前提下的精神扶助——是扶助但不是代替。儿童必须自我完成其成长。所以,细究其深层结构,儿童文学的叙事都是“在路上”的故事。徐玲在《如画》中设计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孩子“在路上”,它的特别性在于将孩子的自我成长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勾连了起来。徐玲完成了一次“宏大主题”的叙事,这种叙事风格在当下的儿童文学中并不多见。笔者在对徐玲“我的爱”系列的评述中,曾经将她精神气质的底色定义为“坚强的乐观主义”,现在她把这种乐观主义完全给了“如画”,给了一种“乡村新家园”建设的可能。
    在现代化转型的大潮中,“乡村”被置于最变动无常的特殊境遇之中,乡村儿童因此而风雨漂泊,无“家”可归。在一个较长时段的过渡与变迁中,作家们对此现象更多倾注了忧虑与批判性的反思,实际上一直没有抵达重建。但文学需要为时代发展做出价值引领,特别是儿童文学,更需要理想主义的守护与照拂。在和平建设时期,发展儿童文学事业的土壤越来越好了,儿童文学的题材范围越来越拓宽了,作家们的创作水平也越来越提升了,但儿童文学的“宏大主题”叙事似乎还没有得到有效突破,它应该属于一种“难度”写作。
    徐玲的创作一直属于冷峻且暖亮的现实主义基调,她勇于直面现实,从来不放弃努力与攀越。她把个人的精神气质毫无保留地通过作品传递给千千万万的孩子,反过来说,她个人的力量本身也是纯真阳光的孩子们给予的精神反哺,那些她曾经的学生与喜爱她的小读者。她与孩子们一起,将这种能量放大,成就了“如画”这样“大时代”中不平凡的“小孩子”。在徐玲看来,生命的意义产生于个人对生活所持有的乐观态度,态度与行动决定了你的人生航向与价值存在。这是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生活哲理,大人们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将其传递给孩子们。故事中的“如画”所以能克服心理障碍,最终战胜自己,就是因为银树谷有这样一些朴素而真诚地践行这样的生活哲学的大人们。
    如画跟随爸爸从城里返回乡下,创业的道路虽然艰难坎坷,但爸爸从来没有放弃,他用勤劳的双手实现着重建家园的梦想。以支教身份来到银树谷的郝校长,为了给这片土地培养优秀的接班人,为了将贫穷落后的银树谷变得富裕文明,一待就是几年,待下来就不走了,既辛苦育人,又作为见证人记录书写银树谷的美丽故事。从北京来的画家叔叔,用艺术的慧眼与五彩的画笔绘制出既有传统、又有自然的生态银树谷。还有小林书记以及从城里来的房东爷爷奶奶……在徐玲笔下,涌现出如此众多“透明”的、具有高尚精神品格的成人形象,正是他们,创造了如画、如歌、大槐等新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可能。在儿童文学中,成人形象是儿童形象的逻辑前提,徐玲对新成人形象的创建,既是她自我人生价值观念的外化表现,又是她对儿童文学价值关怀深化理解的产物。
    《如画》最核心的价值是基于时代的发展趋势,展望并创造出美丽乡村家园的崭新世界,这个“如画”的世界是由所有的“归来者”共同努力完成的。那些辛劳的农民工,为了寻找幸福的生活,曾背井离乡,受尽歧视与磨难,但“无根”的存在一直是不争的事实。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惠农政策,正在急切召唤着他们的归来,重建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徐玲以一个女孩“如画”的切身经历,为所有“农村”身份的儿童展示了巨大的可能,孩子们自己就是创造新生活的主人。从“流动的花朵”“留守儿童”到新家园的建设者,这就是“如画”形象内涵的特别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