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去中国》细节图 《旅行去中国》细节图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动画要一帧帧地绘制,或者逐个调整动作。对传统动画人来说,完成一部片子往往意味着厚厚一沓画稿。遥想1914年,堪称“美国动画之父”的知名动画师温瑟·麦凯完成了其传世代表作《恐龙葛蒂》。整部影片只有一个镜头,不含有剪辑的过程,在今天看起来并不复杂;然而当时的麦凯除了逐张画下恐龙的动画表演之外,还不得不在每张画纸上都画出完整的背景。也就是说,对于古旧的动画技术来讲,在全片所要使用的成千上万张画纸上,完全不动的背景却要一遍遍重复绘制。后来,透明赛璐珞胶片的发明让前景和背景方便地剥离开来,大大提升了动画师们的工作效率。如果接着梳理下去,我们还能在“提高效率”这个话题上聊很久。整个动画技术史上一直存在着一个降低工作强度、将动画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推动力。不过到现在为止,动画师仍然常被视为一份异常辛苦的职业。 但也有些作品,试着用较少的素材去完成尽可能长的片段。以色列动画导演吉尔·阿尔卡贝兹(Gil Alkabetz)在2002年创作的动画短片《旅行去中国》,就在这方面做了一次极端的尝试:总共3分钟的影片,仅仅用了一张图作为素材——这恐怕是在动画素材简化上达到某种惊人的极致了。当然,影片只是看上去简单,设计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实际上,它结构精巧,构思缜密。 这张图是一个男人的房间全景,房间里家具陈设可谓应有尽有,有门窗、床柜、桌椅,也有摆钟、台灯、盆栽、水果和装饰画等等。房间里男人一共出现在6个不同的位置,在画面内共时性呈现。这些位置,有些比较正常,另一些则非常诡异:悠闲地躺在床上;在盆栽旁边浇花;在半空中用手臂颠球;坐着看报纸;在鱼缸里漂浮;在婴儿床里。“他”们看上去处于不同的年龄段,但体态都是那样的肥硕臃肿。 影片展示了一个“标准宅男”的生活:他一辈子都想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但一直不能成行。在《旅行去中国》中,这样一张偌大的图片,被截取不同部分,形成不同构图,并完成了全部叙事内容。影片前半部分的剪辑节奏舒缓温和,只是在展现男人的日常生活图景。但在后半段,依靠迅速的剪辑,画面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男人的几种姿态快速循环播放,形成了奔跑般的动态——他好像在画面中跑了起来。但随着剪辑节奏渐渐迟缓,我们重新看到,男人原来并没有跑起来,甚至没有走出房门,更别提去中国旅行了。 就这样,《旅行去中国》让我们试着去重新思考帧与帧之间的关系,审视静态造型与动态之间多变而复杂的矛盾。动画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动态影像,它以似动知觉为根本原理,依赖足够高的“帧率”或者说每秒的张数。而当我们抛弃掉这个“帧率”,动态在我们的视觉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静止的画面。画面上的角色,处于运动的趋势里,似乎有动起来的意愿,却没有呈现真正的动态,只是静止在那里,就如同这个幻想着远行却始终宅在家中的男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