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宁明县花山第四区第九组岩画 新疆且末县莫勒恰河东岸的昆仑山岩画 内蒙古磴口县默勒赫图沟阴山岩画 7月15日,广西宁明县花山岩画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喜讯传来,唤起了国人对中国古代岩画的极大兴趣。在世界各地的崇山峻岭之间,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凿刻涂绘,留下了古老而神奇的岩画艺术。尽管它们产生的时空不同,内容各异,却无不凝结着某一特定时代的历史风貌、宗教情怀和审美心理,堪称在辽阔大地上绘制的内容奇奥、篇幅浩繁的历史画卷。 环状巨型画廊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地理环境看,我国境内高原巍峨,山脉纵横,岩石遍野。正是基于上述的人文和自然条件,中国具备了凿刻与涂绘岩画的优越环境。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山西、黑龙江、江西、福建和台湾等地都发现了历代先民刻绘的岩画。它们广泛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和东南等周边地区,奇妙而自然地形成了一座环状巨型画廊。 在我国境内的这一环状地带上,岩画的分布星罗棋布,其中尤以广西、云南、新疆、内蒙古、宁夏诸省区最为密集。广西的岩画位于西南部左江流域的槽谷岩溶地区,分布范围横贯凭祥、大新、宁明、龙州、崇左、扶绥六县,连绵长达约200公里。在广西的70多个岩画地点中,宁明县耀达乡的花山岩画最为壮观。它在长70米、高90米的峭壁上面涂绘了1300多个大小不等的赭红色人物、动物和铜鼓等图案。整幅画面之大,堪称全国岩画之冠。云南的岩画集中在云贵高原西南部靠近中缅边境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主要分布在勐省、曼帕、民良、丁来、曼坎和永德等地的十余处山崖上。岩画以涂绘的赭红色人物为主,兼及动物和建筑。最著名的是第二地点的凯旋归寨图,其中的干栏式房屋独具南国特色。新疆的岩画主要凿刻在北部的天山和南部的昆仑山以及附近地区。近些年名闻遐迩的天山生殖岩画,就位于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一块面积约60平方米的巨型岩石上面,近百个裸体人物大的高过真人,小的仅约10厘米,姿态生动,凿刻技法娴熟。且末县莫勒恰河东岸昆仑山一块2500平方米的石壁上面密集雕刻人物、动物1000多处。另外,新疆北部的昭苏、特克斯、巩留、霍城、尼勒克、托里、裕民、阿勒泰和富蕴等县市也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岩画。内蒙古的岩画广泛分布在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和阴山北侧的乌兰察布草原。现已查明的阴山岩画主要集中在阴山西段的狼山地区。从阿拉善左旗东部到乌拉特中旗长达300多公里的山间,岩画分布十分密集。其中最为密集的地方是五原县乌加河以北的山区和磴口县西北的阿贵庙一带。在这两个区域有的岩画地点凿刻近百幅画面,反映了狩猎与游牧民族的所见所闻。宁夏的岩画很有规律地敲击刻磨在贺兰山的各大山口。发现岩画最多的是贺兰县境内的贺兰口和中宁县境内的黄羊湾。在贺兰口内600米长的沟谷两侧,分布岩画300余幅,画面上多为人头、人手、动物以及狩猎的图案。 除了上面列举的岩画密集区域,尚有一些颇具代表性的岩画地点值得一提。它们是云南的路南、四川的珙县、西藏的日土、甘肃的嘉峪关、黑龙江的海林、江苏的连云港、福建的华安、台湾的万山等。尽管这些地点的岩画数量不太多,却代表了一个特定的区域,使中国古代岩画分布上的环状结构得以形成。例如,1985年在西藏日土县首次发现的50余幅岩画,就填补了“世界屋脊”上岩画分布的空白。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和福建华安仙字潭岩画上的深奥图案,则使数量相对稀少的东南沿海岩画具有了一种独特的神韵。 破解千古之谜的钥匙 岩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由于岩画刻绘的时间绵延万年之久,又大都没有文字记载,加上考古学领域的碳14、树轮校正、地磁学、钾氩术、热释光等测定年代的科学方法很难运用,因此对岩画的断代一直是困扰研究者的难题。 有鉴于此,学术界进行了多方面的艰难探索。总的方法是从岩画的内容、线条、颜色、技法和风格出发,运用历史、考古、民族和人类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再根据地质、气象、生物学所提供的科学资料和研究成果来深入推断。就目前而言,研究者所采用的比较成功的断代方法有以下几种:1.根据岩画的线条与色彩来进行初步的分析。首先是从岩画线条、色彩的深浅新旧和风化程度来感觉先后,再从岩画是用石质工具敲击磨制与金属工具凿刻钩铲来判断早晚。2.用历史记载的不同时代的生产、生活状况与岩画表现的场景进行比较研究。有的学者将新疆天山生殖岩画所表现的生殖崇拜的习俗放到原始父系氏族社会去考察,又以新疆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已经进入文明社会为依据,得出了这处岩画大约完成于公元前1000至前300年的推断。3.用考古发掘的具有准确断代的文化遗址以及各类器物与相同区域的岩画进行比证。江苏连云港将军崖的岩画原始而古朴,研究者通过附近桃花涧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寻找到了此地人类活动的上限,从岩画上面堆放的三块新石器时代晚期东夷民族祭祀用的巨石抓住了岩画完成的下限。4.用民族学中古代民族繁衍生息的时间和范围来判断岩画的时代。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上面就有身佩环形柄刀、敲击铜鼓、裸体祭祀的人物图像,与战国至东汉活动于这一区域的古代骆越族人十分接近,据此也就大致推定了岩画的绘制时代。5.用人类学的方法确定岩画上面的人物种属,借此判断岩画的时代。新疆天山生殖岩画上面就有“高鼻深目”的人物形象,与公元前1000至前500年之间活动于这一带的塞人形象相似,由此推断岩画的凿刻时代也应大体相同。6.用地质学中岩层分布、地壳运动、化石分析的研究成果来推断岩画的大致时代。新疆且末县莫勒恰河东岸的岩画位于现代河床20至50米以上的崖壁,上下左右难以攀援。按照这一地区地壳上升与河流下切的速度分析,完成岩画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000年左右。有的学者还用孢粉化石的实验结果来推断岩画的时代。7.用生物学中生物种类的时代变异和气象学中历代气候的变化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来判断岩画的时代。在内蒙古岩画上面多次出现的大角鹿、鸵鸟和披毛犀约在10000年前就已经灭绝,由此可以断定绘有这些图案的岩画也不会晚于距今10000年。内蒙古阴山岩画还出现了喜欢温润气候的野牛和麋鹿。根据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的资料,大约在距今8000至5500年间一直相当寒冷的阴山地区曾经出现过温润的气候,据此而论,凿刻了这两种动物图案的岩画也应该创作于这一时期。 正是根据上述这些判定时代的科学方法,我国学者将目前发现的中国古代岩画的起源追溯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意义重大而深远。对各地岩画的制作时代有了如下一些基本结论:1.内蒙古岩画是从1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近代,由先后生息于此的远古游牧民族、匈奴、突厥、党项、蒙古人留下的遗迹。2.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应为新石器时代当地农业部落的先民所刻制。3.新疆天山生殖岩画则是公元前1000至前300年活动于当地的塞人遗作。4.云南沧源岩画是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2世纪由当地土著民族所绘制。5.宁夏贺兰山岩画是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至近代,由先后活动于此的游牧民族,特别是西夏人(党项族)留下的历史记录。6.广西左江岩画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由古代骆越族人绘制的作品。对这些典型岩画的学术推断,基本确立了我国古代岩画的时代序列和参照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南绘北刻的岩画体系 岩画既是凝固在岩石上的记录历代先民智慧的百科全书,又是展现不同时代、地域、民族和宗教特色的历史画廊。我国古代千姿百态的岩画,依据其地域、制作、内容和风格,大致可以分为南方高地涂绘型与北方草原敲刻型两大体系。 南方高地涂绘型岩画,主要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区的岩画。这类岩画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岩画大都分布在崇山峻岭、河谷沿岸的悬崖峭壁。岩画分布相对集中,画面巨大,图像密集。这些地方人迹罕至。没有特殊的原因和狂热的激情,不可能在这些偏僻的地点完成如此艰巨的工程。2.岩画采用涂绘的方法制作。颜料用牛血搅拌赤铁矿粉末而成,绘制工具有毛刷、兽尾和人的手指等。3.岩画的图像以人物为主,动物次之。图中人物有的头插羽毛,有的身饰兽尾,造型有诸如双手上举、双足分立等特殊姿势。画面经常出现长尾猴、短尾猴、水牛、铜鼓和干栏式建筑等古代西南地区的特有景物。4.岩画的时代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下到公元2世纪左右。 北方草原敲刻型岩画,则主要包括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宁夏、黑龙江等省区的岩画。这些岩画也普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岩画大都位于狩猎、游牧民族赖以生息繁衍的草原附近的岩壁。岩画分布广泛,画面一般不太大,图像较为分散。这些地方大多为道旁路口,是古代猎人、牧民歇息与放牧时随意敲击凿刻岩画的理想场所。2.岩画采用敲刻法而成。具体又可以分为三种方法:敲击法(所谓“麻点法”)、磨制法(所谓“减地法”)和刻画法(所谓“线条法”)。敲击法出现最早,用坚硬的石器直接敲击岩壁,通过敲击而成的密集麻点来构成图案的轮廓线条与结构块面。磨制法出现稍晚,用钝角的硬质石器蘸抹湿润的细沙,慢慢磨出减地效果的图案。刻画法出现最晚,运用金属工具在岩石表面刻画钩铲出各类图案。3.岩画的图像以动物居多,人物次之。画面上的动物基本为侧面形象,人物多为正面立形的猎人与牧民。岩画上面经常出现羊、马、放牧、骑行、车辆等古代北方地区特有的景物。4.岩画的时代上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下限延至近代。 应该指出的是把我国古代岩画分为南绘北刻的两大体系,只是从全局出发而进行的整体性概括。千差万别的中国古代岩画,自然会有许多特殊而变异的类型。例如,东南沿海的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就是敲刻而成,不可能划归南方高地涂绘型岩画的行列。内蒙古元代岩画中就有许多是佛教喇嘛用石灰调和素油后涂绘而成,明显也不可能纳入北方草原敲刻型岩画之内。正是基于中国古代岩画所具备的分布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技法的多样性,使其在世界岩画的宝库内占有了独特而重要的艺术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