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丽萍时隔七年重返话剧舞台之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将激情燃烧出正能量 《独自温暖》剧照 吕丽萍近照 《编辑部的故事》里青春犀利的戈玲,《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扭着秧歌的姑娘——吕丽萍虽然总把“到了我这个年纪”挂在嘴边,却在谈到“青春”这个词时仍旧激情澎湃,依然神采飞扬。 最近,吕丽萍时隔七年重返话剧舞台,带来《谁没年轻过之麦田守望者》《独自温暖》,一个书写青春的叛逆与憧憬,一个昭示老年的困阻与苍凉。吕丽萍一连带来两部原创大戏。两部话剧都展示了哪些内容?对两部话剧有什么样的期待?她在剧中的表现如何?带着这些疑惑,深圳特区报记者对她进行了独家专访,请她谈谈这两部话剧的内容和她的演出体会。 麦田守望者的迷惘和期待 话剧《谁没年轻过之麦田守望者》,是系列话剧“谁没年轻过”的第一部。主创团队田佳、范羽汐以及编剧谭昊历时半年,讲述了发生在纽约和北京的两个青春故事。而备受关注的演出团队,采用了资深艺术家搭配新晋演员的组合,吕丽萍领衔一众新人上演原创大戏,这也是她暌违七年重返话剧舞台的作品。 谈起这部戏,吕丽萍称自己非常期待这次的登台演出。她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对舞台非常熟悉,但由于经常出演影视作品,经常档期很满,没有时间接触话剧。因此这次遇到了这部戏,她觉得是个非常难得的好机会。 《谁没年轻过之麦田守望者》并非照搬经典,而是通过“戏中戏”手法,展现北京重点高中的一群普通学生,排演名著《麦田守望者》话剧时的所思所想,探讨两个时代年轻人共同的迷惘和期待。吕丽萍扮演的政教主任极力反对话剧的排演,两代人的立场由冲撞至达成共识,成为剧作的最大看点。 排演话剧的中学生们,眼前的戏码逐渐与自己的真实人生发生映射串联。这来源于青春的共鸣,以及名著《麦田守望者》的巨大魅力。《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195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讲述一个16岁少年被学校开除后,极度压抑、颓废、矛盾的经历。小说曾引起美国社会广泛的争议,但受到大批读者喜爱,如今已成为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之一。 吕丽萍说,青春期是人类成长必经的道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这也正是《麦田守望者》能在青少年中产生共鸣的原因。而作为父母、师长,有时候也会困惑,不知道如何才能开发青少年的正能量,如何才能引导他们走正道。而作为长辈的责任,也正是正确面对这些难以控制的“荷尔蒙”,防止他们跑得太远。 年轻演员的指导老师 在吕丽萍眼中,这些年轻的演员们非常需要大型的舞台,也非常需要与更有经验的演员们同台演出、碰撞。有了这些经历,年轻演员们才会有突破性的飞跃。她说她在自己的表演艺术学校里也经常接触年轻的学生,她自己也有剧中教导主任的影子。她认为,作为年轻一代的导师,还是需要爱多一点,威严少一点;而年轻一代的学生们,只要自己用心,就都能够成为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吕丽萍本打算和学生们一起做一部戏,恰好今年《麦田守望者》和《独自温暖》两部戏中都有她的学生参演,自己就顺势完成了心愿。 除了饰演配角的这部《麦田守望者》,吕丽萍还有一部担任主角的大戏《独自温暖》。这部戏在北京已经进行了首演。 特立独行的海归老妇人 人可以独自温暖吗?这是吕丽萍最新主演戏剧《独自温暖》提出的问题。曾与余华、格非、马原等一起被定义为“先锋派作家”的皮皮(原名冯丽)首次执笔话剧,以喜剧的形式描写老人世界常被人们忽视的真实。 舞台旋转,布景变幻,时尚摩登的老太太穿梭其间,或轻歌曼舞,或暗自垂泪,或毒舌金句,或肺腑箴言,与儿子、孙女、私人司机上聊人生哲学,下侃柴米油盐。吕丽萍化身这位特立独行的海归老妇人,徐徐道出内心的丰富世界,温暖了寒冬也温暖了人心。 谈起这部戏,吕丽萍认为戏中老太太心中一直怀有梦想,因此这是一个很优雅、很有个性的老太太。《独自温暖》表现出的是坦然面对老去的精神,人老了不怕,怕的是人们怎么样老去,怎么样快乐地老去。也正是因为吕丽萍觉得这种精神很可贵,她才能非常投入地浸入到这个角色里。 虽然演的是一出围绕着老年人生活的戏,但吕丽萍表示自己不会去设想老了之后的生活。“不用你自己设计,生活都会很好。” 她或许是最有权利用到“谁没有年轻过”这个句式的人,因为年轻的心从未曾老去,即便她穿着套装演起正儿八经的“教导主任”,但她明白“青春”意味着什么,所以更晓得:“要坚持传统东西做底色,才能管住那难以安放的荷尔蒙,才能不让青春被一味的叛逆带着走,才能将激情燃烧出正能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