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知名曲艺作家郝赫:我写作是被田连元“逼”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华商晨报 关舒柳 参加讨论


    
    人物小传
    郝赫 1942年出生于大连,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曾任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怪侠欧阳德》为第一部在台湾出版的大陆评书。西河大鼓《春到胶林》、东北大鼓《老阿姨》、二人转《厂长家事》等短篇作品数以百计。
    年近75岁的作家郝赫先生近期非常忙碌,每到年底他都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剧本约稿——评书、二人转、鼓曲、相声、快板、小品……品类繁多、不一而足。他是曲艺界的高产作家,如今国内像他一样专门从事曲艺剧本创作的作家已经不足10位。
    近日,本报记者两次专访郝赫先生,其中一次就在评书大师田连元的家中。郝赫笑着说:“我是因为田连元坐了40多场的冷板凳,才被逼无奈当作家的。我其实是个说书的!”
    不服不行
    当年田连元演一场火一场
    在沈阳,很多传统曲艺的集大成者最初对于艺术的感知都来自于家庭的熏陶。郝赫的祖父郝英吉是西河大鼓艺人,7个子女除长女外都子承父业。一直念书到高中一年级的郝赫除了从小就会拉弦,在曲艺团里曾是不可多得的“高知”。
    “那个年代,大家都在茶馆说书,弹弦的和说书的三七分账。上世纪五十年代,沈阳曲艺团划归国营前,我辍学进了曲艺团。我们那一批进团的有35个人,弹弦的都留下了,说书的因为成手多,新人一个没要。那时候,我们在沙子沟那一带的小茶馆里演出,我帮说书的弹弦,一天能分个五六毛钱。”郝赫坐在沙发上,笑着给记者讲,“说起来,还是田连元弹弦弹得好。我其实不爱弹弦,我弹弦像劈劈柴(笑)。”
    不爱弹,还得指着这门手艺混口饭吃,郝赫多少也有点难受。从1960年开始,他在前辈的建议下,在茶馆里说评书。评书行业有个规矩,女说书人一般从《杨家将》开始说起,男说书人就以《三侠五义》开始练手。18岁的郝赫连蹿带蹦,在老北市的茶馆里跟老说书人对着讲评书,多少有那么点乱拳打死老师傅的猛劲儿。
    “那时候,曲艺团的领导去茶馆发现听我说书的比听老艺人的多点儿。其实艺术造诣跟人没法比,但是我说的热闹。”从1960年到1965年,郝赫开始在全辽宁省的茶馆里说书。1965年开始,国家提倡说新书,念过高中一年级的郝赫成了团里的香饽饽,除了手抄新评书再二次创作外,郝赫还时不时写点二人转和大鼓书的作品。于是,当时曲艺团团长吕福寿就想请他去团里创编室专门从事曲艺创作。“一个作者一个月得拿出三两个新作品,产量要求太高,吃不消。我就跟领导说我还是想说书。”
    1965年,辽宁地区的曲艺界大汇演,仅沈阳代表团就有200多艺人参加。提起这一段,郝赫笑了:“那次汇演我写了俩二人转一个大鼓书。田连元就说了《追车回电》。我们是团里最年轻的演员,我23岁他24岁。他红得山崩地裂。我以前觉得我还行,到那时才知道我是真不行!”
    “田先生那时候跟我不是很熟,演出后我去他那屋想要他那个本子。结果看见记者们都在那儿,我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在那次大汇演结束后,吕福寿团长带着演员们开始了在辽南地区的巡演,40多场演出中,田连元演一场火一场,郝赫就结结实实坐了40多场冷板凳。眼看着要回沈阳了,郝赫忍不住找团长说话:“我怎么得罪你了,一场不让我上?”
    吕福寿直言不讳地说,“你这个岁数,你能说过田连元吗?那你能熬到田连元退休吗?”我的回答都是“不能”。
    “田连元跟你岁数差不多,有他的份就没你的份!别说书了,你去创编室搞创作吧。”吕福寿最后说。
    从1965年到2011年,郝赫开始曲艺写作的生涯,出版长篇评书、鼓书10部,发表各个曲艺门类短篇及理论作品800余篇。退休后,更是一稿难求。
    重拾旧梦
    回茶馆说书不收费为过瘾
    46年的时间里,郝赫把说书人的情结深深埋藏。直到2011年,相声演员穆凯找到了郝赫,建议他再尝试茶馆说书。但郝赫去茶馆说书,郝赫提出了三个要求:
    1.每次说书保证有20位观众。
    2.自己岁数大了,对方要管接送。
    3.分文不取,给杯茶就行,别跟我要茶钱。
    “不收钱是因为,我在茶馆说一年书不如我写半个稿子的收入。我就想看看沈阳的评书艺术还有没有市场。评书艺术的表演模式,从茶馆评书到电台,再到电视评书……这么一路发展下去,再回到茶馆观众还能不能接受。我们家三辈儿说书人,我写了那么多年,骨子里其实还痒痒地想说书。”
    这场书,郝赫重新编辑了传统评书《三侠五义》去掉故事里的枝枝蔓蔓,增加包袱的密集程度,以五个月为期限,一共说了20场。前10场是曲艺圈的好朋友来捧场,10场之后,开始有不认识的观众自发进场了。
    专写曲艺
    比写电视剧收入少还费力
    当曲艺作者,相比于电视编剧,收入少之又费力。“你写二人转也好,写鼓曲也好,你至少得会唱,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吧。仅就大鼓来说,西河大鼓明快,梅花大鼓婉转,东北大鼓沉长……风格又各不相同。”郝赫说,“二人转的唱词通俗易懂,鼓曲的唱词则相对华美。年轻人谁会先把这些学一遍再去写作?连我自己收的徒弟都劝我,写一集电视剧三五万块钱,你干嘛不写电视剧去?”
    退休多年的郝赫觉得自己不缺钱,退休以前的大量创作都是给团里,退休以后才开始自己接活儿。后来,因为曲艺作家出现断层,能写的越来越少,反而越来越忙碌。除了辽宁本地,京津一代的艺人也陆续找上门来求新本子。
    “我最近写的那段评书,《棋韵》左宗棠剿匪,就是把传统书做改编,老故事里左宗棠遇上个老头,新故事里改成路遇俩姑娘,一个叫甄嬛,一个叫芈月。人物情节跳出跳入,插科打诨。故事是老故事,台词和具体的情节都是新的创作,用这种穿越感抖包袱。有人问我,你这还是二人转吗,或者你这还是鼓曲吗?我觉得,任何一种艺术,都得在时代的发展中变化。不变化,就流逝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