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人物印象 >

婺剧女武生季灵萃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文化报 杜俏俏 参加讨论

     季灵萃剧照
     灵气、灵性,这是记者见到季灵萃——这个1988出生的浙江戏曲婺剧唯一“女武生”时的第一感觉。萃,表达精英人物的聚集,如“群英荟萃”。灵萃,她的名字似乎与她所从事的戏曲艺术不谋而合,成为婺剧中难得的女武生精英似乎是冥冥注定。
    1月30日晚,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小剧场座无虚席,过道上也挤满了观众,季灵萃在此完成了她首场个人专场演出,连续演绎了经典武戏《杀四门》、《斩吕布》、《挑滑车》3个片段,干净的舞台、传统的唱腔、投入的表演引来叫好不断。
    季灵萃独挑的这三出高难度经典武戏都非常“吃功”又各有特点,不仅考验表演功力,更考验体力。《杀四门》要在台上耍出4个枪花,全凭手上功夫,耗费体力,难度很大;《斩吕布》表面是文戏实则文戏武唱,展示了婺剧唱腔的特点;《挑滑车》由昆剧改编而来,是有着季灵萃烙印的婺剧版本。表演到最后一出戏时,季灵萃大汗淋漓,可见辛苦。她的师父、昆剧表演艺术家林为林说,这三出考验功底的戏一起演,简直就是对演员体力以及意志力的极限考验,对男演员来说也很难做到,她做到了,实属不易。
    早在季灵萃十几岁决定读艺校演戏时,父亲问她:“你能行吗?”她认真地说:“我行!”父亲说:“演戏可是很苦的。”她说:“我不怕苦。”父亲终于同意让她去读兰香艺校。那时她14岁,“有志不在年高”这句话,可是真真体现在了这位巾帼身上。
    现在的季灵萃,是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的优秀青年演员,被誉为“浙江戏曲界唯一女武生”,成为国内罕见的女武生。她曾师从张善麟、杨长秀、裴艳玲、林为林等艺术名家。读了艺校之后,她也学过台州乱弹和京剧,将台州乱弹的粗犷和京剧的细腻融入婺剧表演,形成了独特风格。
    “我最初是演花旦的,不过我性格比较像男孩子,后来老师建议我试试武生,一学觉得挺有意思,就喜欢了。”季灵萃笑着说,自己就是有这么一股信念:谁说武生一定是男孩子练的,女孩子照样可以练得很好。就这样,她开始了自己的武生生涯。
    生活中,季灵萃瓜子脸、眼睛闪亮、模样俊俏,你很难将她与壮实矫健的形象连在一起。可她却有着铁血男儿般的意志和毅力,不论寒暑雨雪每天练功:早上5点多起床,练习飞脚、旋子、扫趟、台步、翻身等招式,时间至少11个小时,持续十几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汗水换来了师父和观众对她的认可和赞誉。
    为学艺,季灵萃从不怕苦。有一天晚上,季灵萃完成演出后,已经夜里12点,她连夜开车从义乌赶往杭州,为向浙江昆剧团大武生林为林拜师。凌晨3点,季灵萃赶到目的地,接着就在车上打盹,等天亮老师来教戏。林为林知道后对她印象深刻,评价甚高。
    2012年季灵萃获得浙江省青年演员戏曲大赛“新松计划”第一名,她以《杀四门》中秦怀玉的表演艺惊四座。一个女孩扮演武生粉墨亮相,阳刚正气让人称道。
    “我在戏校上学时,老师郑慰涛告诉我,作为一个女武生,你一定要在30岁之前,为自己举办一个总结性的专场演出。”季灵萃说。之后,季灵萃在参加浙江金华市第二届“排名段创名角婺剧青年演员大赛”中获得了最高奖。作为特别奖励,她可以举办一场个人专场,而此时,她不满30岁。
    林为林评价季灵萃勤奋、好学、执着,“武生是个苦行当,女演员练武生则更少,全国也就几个,季灵萃能达到这个高度,实属罕见。”之所以女武生稀少,是因为女性先天生理条件弱,高强度的练习需要坚强的精神支撑。季灵萃靠自己的热爱和勤勉在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表演结束后,季灵萃热泪盈眶,不断地向帮助她的师父、师兄、戏迷、家人以及母校、团队真诚地表达谢意,尤其是对林为林在百忙之中仍抽空为她的演出排戏深为感动。虽然她脚伤未愈,自感表演不足,但依然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林为林不无感慨地说:“萃萃让我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当年,为了学戏,我跑到北京,住在地下室里啃着馒头也不觉得苦。从萃萃身上,我看到了年轻戏曲人的精神和中国戏曲的希望。”季灵萃这种“任凭风吹雨打、伤病疼痛,我仍心怀梦想,追寻这方寸之地,自由翱翔”的精神,是这个时代众多优秀青年演员的缩影,也是传统艺术繁荣发展的希望。
    季灵萃在她微博中写道:“每个人都有梦想,或小或大、或远或近。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给它一个绽放的机会。”毫无疑问,季灵萃已经找到了她绽放的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