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德·姜短篇小说集《软件体的生命周期》 特德·姜小说集《你一生的故事》 电影《降临》创造了外星文字的写意影像,在混合了电子声和拟管风琴声的音效中,让原小说的冲击力扑面而来。图为电影《降临》剧照。资料图片 特德·姜自称是“偶然型作家”,不写长篇,30多年的写作中,他的全部作品是不到20篇的中短篇小说。阅读他的小说,趣味在于琢磨他的写作方式和叙述结构。《你一生的故事》 是他的代表作,面对这部异类的小说,电影 《降临》 的导演尽可能在商业性和思想性之间寻找平衡,捕捉到小说的气质。 由科幻短篇小说 《你一生的故事》 改编的电影 《降临》 近日在国内上映,它的出现一改引进大片动辄超级英雄或烂俗玄幻的窘境,虽然票房只将将过亿,成为一部“遇冷”的电影,但是借助电影,引发对原作小说的故事设定与叙述形式的探讨,这远超票房数字的影响。 《降临》 的原作小说 《你一生的故事》 发表于1998年,作者是美籍华 裔科幻 小说家特德 · 姜 ( Ted Chi ang,或译姜峯楠)。特德·姜1990年以中篇 《巴别塔》 出道,这篇处女作获得当时科幻写作界的欣赏,起点颇高。本职是软件工程师的他写了近30年的科幻小说,产量却非常低,他自称是“偶然型作家”,不写长篇,他的全部作品是不到20篇的中短篇小说。尽管如此,他以十余篇小说包揽了科幻界的顶级奖项。此外,他的小说被选入 《年度美国短篇小说精粹》,意味着被美国严肃文学界认可。 《你一生的故事》 与 《巴别塔》命运类似,都在专业领域被肯定,是公认的佳作,却在大众范围传播不广,认可度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特德·姜小说的特点:文字洗练、情节淡薄,故事背后的设定和高概念耐人寻味,这样的小说更像是思想家的思维实验。也许是因为这种“阳春白雪”的特质,使得他的小说更容易受到资深编辑和专业科幻作家的偏爱。 《你一生的故事》 本质上探讨的是语言学上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即语言决定思维,要了解一门语言,必须学会其思维方式。作为语言学家的女主角路易斯参透了外星人的语言,从而获得了外星人的思维方式,于是她可以预见未来。电影在改编中更甚一步,路易斯通过预知未来,解决了当下的危机,也潜在地改变了未来。小说和电影都在试图追问哲学领域的一大核心问题,即何为自由意志。 通过小说家言来展开社会学层面探讨的科幻作品数不胜数,但是除了凤毛麟角的经典如 《海伯利安》,大量科幻小说并不能够很好地在叙事中处理哲学思辨。诚然,要用科幻小说来讨论哲学问题,是对小说和哲学的双重为难,尤其对文本的可读性造成很大威胁,所以,特德·姜的全部作品,都旨在提出了问题,在写作中保持着思辨的开放性,并不试图作出实质的解答。 阅读他的小说,趣味在于琢磨他的写作方式和叙述结构。 在《你一生的故事》 中,外星人能预知未来,当他们用书面表达时,语言句法中不包含因果关系,因为在他们看来因和果是同时发生,并不存在先来后到,出生可以与死亡共存,狂喜也能同悲痛毗邻,人的“一生”不一定要遵从时间的顺序,而是可以像一幅油画一样,从生到死一齐映入眼帘———这一生可以在任意地方始,也可以在任意地方终。 小说在写法上,采用了外星语言的这个特性,借此形成叙事诡计。《你一生的故事》 的情节展开打破时序,由一个个小的故事片段拼合而成,并且没有文字提示读者哪些是倒叙、插叙的段落,片段之间乍看不存在情理逻辑关联。借助这一点,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外星语言的思维,与它的写作形式———无时序、无因果,两者之间达成精巧的统一。读者很可能要到阅读半程,才领会并发现作者调配并交错了时空,这一叙事策略挑战了一般读者阅读小说时的线性习惯,随着谜底揭开,读者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叙事的“迷局”,很是类似胡利奥·科塔萨尔的 《跳房子》。 但特德·姜不是一个炫技型的作者,他并不希望读者在阅读 《你一生的故事》 时因为叙事结构而陷入“不可知”的迷惑。在行文中,他追求高度的简洁和准确,可以说,他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仍在追求“锻字炼句”的作者,没有一笔赘余的堆砌,也警惕地不迷失在对于叙事设定的沾沾自喜中。这在不以文笔见长的科幻小说界,是少数派。 面对这样异类的小说,电影导演维伦纽瓦尽可能在商业性和思想性之间寻找平衡点。电影剧作延续了小说的特质,打乱时空,给观众设置叙事诡计,以主流大制作中少有的耐心节奏推进。在这个意义上,导演捕捉到了小说的气质:宁静表象下的骚动,宿命感,以及神秘主义的氛围。但出于商业压力,人为制造剧情的紧张感,成了显而易见的拙劣败笔。甚至,《你一生的故事》 也被认为太文艺而不够有吸引力,片名被改成有“大片气势”的 《降临》。好在,电影创造了外星文字的写意影像,在混合了电子声和拟管风琴声的音效中,让原小说的冲击力扑面而来。 (作者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