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斯诺登"棱镜门"和《一九八四》的突然畅销(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0 新京报 江楠 参加讨论

    “棱镜门”事件后《一九八四》突然畅销
    就在对“棱镜门”争议不断的时候,一个现象却不容忽视,即《一九八四》突然畅销。
    据外媒报道,在《卫报》刊登了斯诺登所提供的绝密文件之后,《一九八四》在亚马逊上的销量排名从12507一跃进入前200名,截至目前,其排名已经达到第37位。而从整体销量上来说,《一九八四》的销售量则至少提高了7000%。颇有意味的是,奥巴马在一次上周五发言中似乎也引用了《一九八四》中的情节,“从抽象的角度看,你可以抱怨老大哥(《一九八四》中的独裁统治者)和他的机构胡作非为,但从细节入手,我认为我们已经取得了适当的平衡。”
    为什么《一九八四》会突然畅销?对此,《纽约客》不禁发问:“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九八四》之中?”
    《一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小说中世界被三个超级国家,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所划分,三个国家都在独裁者的统治之下。在大洋国,一切权利都被“党”牢牢掌控,党和国家的领袖“大哥”是一个从不露面,但全知全能的人物,对他的臣民实行极端的独裁统治,所有人都处于被监视当中。所有私人居室都有一个无孔不入的叫做“电子屏幕”的现代化设备,既发号施令也监视行动。城市中则到处都贴着“老大哥正在看着你”的条幅,思想警察随时准备惩罚那些有独立思想的人。几乎所有人都成了温顺和无意识的动物,但主人公温斯顿却未被成功洗脑,他不满寡头政治,追求个人自由,并私下计划反叛。
    《一九八四》就像一则预言,尽管其中描写的极端情景并未真正发生,但小说中的某些罪恶已在现实中一次次上演,让人感叹奥威尔惊人的洞察力。此次,斯诺登也好像奥威尔笔下的主人公,他在采访时的发言也好像温斯顿行动的注脚,“如果舒适但却不自由地活着,我觉得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的,这是人的本性。每天你早起上班,做着违反公众利益的工作,赚取大把工资,然后晚上在看完电视秀之后睡觉。但如果你意识到你所助力创造的这个世界,正在一代一代越变越糟,人们正在扩大压迫的能力与范围的时候,你会愿意冒任何风险,付出任何代价,只要公众有机会做出自己的决定。”
    《一九八四》与当下现实已有所不同
    公众已经开始思考,英国报纸City A.M.的编辑阿利斯特·希思说:“如果在每个家庭中安装窃听器,监听在每个酒馆、汽车上、火车上、工作地点的每个谈话,便能减少犯罪,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如此一来,我们便不再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我们现在面对的挑战是,在考虑国家安全的同时,重新思考自由主义的原则。你问我知道详细的解决方案吗?我不知道,但我很清楚当下的道路不是令人愉快的。”
    《一九八四》所给出的道路是决绝的,温斯顿这个“人类精神的捍卫者”,最终被折磨成一具僵尸,他甚至开始热爱“老大哥”,个人自由最终屈服于独裁统治。但《纽约客》的文章却想提醒读者,当下的社会现实的压迫远非小说中那样严酷,小说中“党”所感兴趣的“‘不是你们犯下的愚蠢的罪行。党关心的不是显在的行为,思想才是我们所关心的全部。’但美国国家安全局首要关心的是显在的行为——恐怖分子和他们的威胁——也许可以说,或者人们希望,思想不是他们太想关心的东西。”文章说这绝非是让大众不用为政府的作为所担心,这也不意味着事情就会以温和的方式结束,但是,奥威尔笔下“靴子永远踩在人们的脸上”的情况已经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事实了。
    不过《纽约客》认为《一九八四》值得人们重读,“我是否注定要屈从于权威,否则就要忍受再教育,并面对令人生畏的101房间?奥威尔勾连了通信、隐私和安全的问题,他最具影响力的小说的确值得我们再读一读。”(撰文/新京报见习记者 江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