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营造健康的报告文学创作生态 2024-07-15
报告文学是近年来主题创作最活跃的文体,这些年来成绩也有目共睹,我们的报告文学作家在记录时代、反映中国现代化进程、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提升中国的大国形象等方...
[作品评论] 春茶的诗情与禅意——评《一米茶历》 2024-07-15
田芳妮是我年轻的老朋友,她在《长江丛刊》从事编辑工作时,我就读过她的诗作,她的诗清冽、优雅、美好,我很是喜欢。后来,她回到长阳的山上种茶、卖茶、写诗、写散文,对于...
[作品评论] 《茉莉为远客》:“用真嗓子说话” 2024-07-15
《茉莉为远客》是由张莉主编的2023年散文年选,收录了20位作家的散文佳作。用张莉的话来说,好的散文作者是在“用真嗓子说话”的,好散文应当具有“对话性”。编纂年选就是将众...
[作品评论] 如何判断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文学属性 ——基于中国传统文论“感兴”论的阐 2024-07-15
近年来,人工智能文艺创作引发学界持续关注,仅以中国知网文献检索为例,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有643条相关研究文献,其中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15篇。纵观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人工...
[作品评论] 《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七里甸纪事》:温暖的力量 2024-07-15
董晨鹏长篇纪实文学《最后一公里的守望——七里甸纪事》(译林出版社2024年3月版)以真实的社区生活为蓝本,客观地抒写了江苏省镇江市七里甸社区工作者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作品评论] 王俊柔:《黑金》的质感与温度 2024-07-15
初读石油文学,石油似乎往往与荒凉的山脉和冰冷的机械相伴,是报纸上一段段开采进度的客观阐述,是一张张低饱和度的照片。而何喜东却给了我们另外一种感受:用柔和的色彩、细...
[作品评论] 《我的皮村兄妹》:以素笔,勾描大地上的文学之心 2024-07-15
“皮村”的名字,对于关注当代文学的人并不陌生。这个坐落在北京东北郊区的村落,进入到这个世纪后聚集了成万的农民工来此,后来“工友之家”落户,“皮村文学小组”成立,让...
[作品评论] 以文学之眼,重新发现故乡之美 2024-07-15
● “故乡”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为这个世界提供了一种生活样本——在那里,有一群人守着自己的空间,有笑有泪地生活,守护自己的精神世界,为当下时代提供着一种精神资源...
[作品评论] 原生态的歌与行——散文集《清风徐来》序 2024-07-15
见字如面。我与徐徐老师的文字相遇于戊戌年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这个媒人便是我在上海的一位画家朋友顾马。顾马先生是享誉上海的画马名家,在武汉为辛亥革命博物馆画过武昌起...
[作品评论] 我们如何从记忆的暗道里突围——读笛安《喜悦之地》 2024-07-15
通往记忆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宽阔的,那里鸟语花香,少年们快乐成长;而另一条则是狭长的,那里曲折蜿蜒,少年的面容影影绰绰。前者是记忆中的清流,是我们想象中的少年时光,...
[作品评论] 《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的出走 2024-07-15
日记,给我的第一印象,似乎是一个人和自己的独语。笔在纸上的沙沙声,是书写者内心情感的宣泄。 我从初三时,便开始写日记。我知道日记里写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小秘密,是不想...
[作品评论] 另一种史诗:《有生》的乡土经验、女性书写和抒情变奏 2024-07-15
摘要: 胡学文的长篇小说《有生》以打造“百年中国的生命秘史”为目标,在“生”的总体视野下,深入历史与记忆的缝隙,探索乡土文明语境中的关于生命、生育与生活的困境和出路...
[作品评论] 一群底层劳动者之歌——评朱军艺《爸爸的板车》 2024-07-15
读朱军艺的小说《爸爸的板车》,时常让我想起老舍先生。这当然不是说这位年轻作者的艺术水准已经可以和老舍相提并论,而是指他投向底层劳动者的那双热眼,以及眼光里所流露出...
[作品评论] 何大草《坡地手记》:树的伤口,也是人的 2024-07-15
读《坡地手记》,掩卷时正值夏至,窗外阴沉沉的,天空酝酿着一场阵雨,空气中郁结着闷热,我却从书中感受到一丝清冷、熨帖。小说娓娓讲述小杨老师的故事,她到坡地的一所大学...
[作品评论] 《单身母亲日记(三)》:每次当她醒来 2024-07-15
第一次读到阿依的《单身母亲日记》时,是在一个文学杂志的微信公众号里。我坐在一个餐厅门口等着叫号,一边等一边读《单身母亲日记》。那是一次十分沉浸的阅读体验,以至于广...
[作品评论] 《岛屿的厝》:向故土家园寻找情感归属 2024-07-15
《岛屿的厝》是出生于厦门鼓浪屿的青年作家龚万莹的第一部小说集。“最熟悉的岛屿现在已是远方。”面对日渐景区化的故乡,《岛屿的厝》以岛屿栖居者的成长经历为脉络,还原具...
[作品评论] 巨澜与火焰——曹树莹诗论 2024-07-15
一 因为诗歌机缘,我与当代著名诗人曹树莹先生成了文学知己,是为人生之幸事。二十年过去,超越俗世与年龄的友谊愈加醇厚,在我看来应感念于彼此内心于精神岁月里诗意生活的返...
[作品评论] 重回中国古典小说的讲故事传统 ——读周游的《麒麟》与《钦探》 2024-07-15
在流行着各种魔幻故事、科幻想象与“设定系”的当代文学场域中,历史小说写作还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新意?历史提供给写作者的,是更广阔的虚构空间,还是“戴着镣铐跳舞”?或...
[作品评论] 行走作为方法——读阿来的《西高地行记》 2024-07-15
小引 在当前众声喧哗、吵闹不休的学界,如何接受和研究阿来,仍然是个难题。就研究现状而言,阿来已成为炙手可热的学术增殖点,他的只言片语、一举一动皆会引起关注。关于他的...
[作品评论] 陈仓《浮生》:清晰呈现生活质感 2024-07-15
房子,一直是人生要紧之事。在城里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那种无根的感觉,实在无法用言语表达。租房,虽有了栖居之所,但无时不在的焦虑不安,就像有双手卡在脖子上,房东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