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在哪里?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教育改革之路应该如何走,走向哪里?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教育之路必定会迷失在远方。 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改革推进到今天,许许多多的问题,从宏观到微观,从教育到教学,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追问。 我们需要追问,因为追问会让我们不被浮云遮望眼,会让我们不人云亦云,会让我们的眼光穿透现象,直抵教育的本质。缺少了追问,对教育的认识会变得肤浅,就难以寻得教育的真谛。因为缺少追问,人们才会对教育中的问题视而不见,才会年复一年地做着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却浑然不知。为什么教师会体罚学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厌学?为什么学生不喜欢老师?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一直以来少有人对教育中存在的这些不该存在的问题发出“为什么”的追问? 没有追问,就会有“追风”。为什么一所学校“发明”了给学生布置为父母洗脚的“感恩作业”,随后会有学校组织学生在校园里集体“跪敬”父母?为什么有的学校砸掉讲台,美其名曰“为了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随后会有学校更上一层,让教师跪着给小学生上课?为什么一所学校摸索出了一种教学模式,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就会蜂拥而至,将这种模式奉为“万能药方”,生搬硬套地让每位教师运用这种模式? 据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只有当我们的教育官员、校长乃至教师习惯于思考和追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等问题的时候,“发展理想的教育”、“办理想的学校”、“让学生受到理想的教育”的目标才有希望成为现实。 教育者需要这种追问,迫切需要这种自由、开放、大胆的追问。因为只有在追问中,才有可能发现规律、找到方法,才能够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 正确的教育思想正是在理性的追问中生发的。 当今的中国教育缺少的不是改革的经验,而是缺少支撑教育改革的正确思想。 思考与行动,这应该是校长的职业生存特性。校长应该是一群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善于追问的人。但是,当前的现实是,许多校长缺乏追问的意识和行动,缺少思考和思想。太多的教育问题,在我们面前司空见惯,被我们所漠视。在这种漠视里,教育的核心价值、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的内在规律这些本该清晰透彻的问题,在我们面前就变得模糊。而没有了清醒的认知和把握,教育改革实践也就要么是隔靴搔痒,要么是花拳绣腿,要么是偏离正途。 我们需要一双远望的眼睛,能够站得高一些,使自己的目光能够到达更高远的地方,知道自己在哪里,应该到哪里去;知道教育在哪里,学校在哪里,又应该到哪里去。我们需要怀疑和批判,需要在怀疑中学会辨别,在批判中作出理性判断。 我们需要教育家,更需要具有教育家思想的校长。没有教育家,没有具备教育家思想的校长和教师,教育就必然虚弱,前行的路上难免会虚脱。 《名校长对教育的再思考》一书汇集了全国51位知名校长的独到思考和前瞻观点,他们用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窗子,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思考教育、观察教育,并用我们思考引领下的行动凝结出的思考,去探索中国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以期改变当前中国教育的行走轨迹。 (作者系山东教育报刊社《现代教育报》编辑部副主任) 《名校长对教育的再思考》 宋洪昌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报》2012年6月11日第11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