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写作者们无法回避他们相对单一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经验,比如对父辈、对原生家庭的执念、 找寻郑金师、罗志远和孙昱莹三位作者的创作共性颇具困难。面对文风迥异、题材和成熟...
当年面对黄鹤楼的诗意美景,李白怅然若失,发出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今天面对沟通南北丝路的古蜀道,面对李白那句石破天惊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
还记得20年前的2003年初,我刚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时读到社里新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就是李修文的《捆绑上天堂》。沸腾的现代都市场景和活力洋溢的都市青年气息扑面而来,这在那...
世界文明交流的足迹在中西方的文字中得以积累、沉淀、闪耀,不同种类的文字记录着中西方世界对彼此的想象与认知。2024年1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典籍里的中国》和《...
【探寻细节的魅力和张力】 很多年前,女儿大概四岁,我领着她买童书,在街上看到一位穿着灰色僧袍的尼姑,她惊奇地说:“世界上真的有尼姑呀!”两三岁的时候,她就问过类似的...
凌晨十二点,我终于打开电脑,创建文档,开始这一篇短评的写作。从这个时间节点往前倒推,依次是:将换下的衣物放进洗衣机、洗漱、清洗奶瓶、打扫卫生、收拾玩具、哄娃睡觉、...
用地域和人物的实名来追忆故乡、叙说乡愁的作品并不鲜见。但像聂雄前的《鹅公坪》这样,完全将现实中身历其间的人物渗透在过去和当下的事件中,毫不避讳地将人物的真名实姓袒...
覃亚四先生已经于1993年去世,他的遗作《江汉春风起》在他去世30年后出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真实的世界,也从中透视了一个大时代的历史变迁。 这是一位并不为人所知的作者,他...
建立健康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和重点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巴中作家马希荣聚焦乡村振兴一线战场,倾情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时期的健康乡村建设,以推...
麻风病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甚至恐惧的病种。20世纪五六十年代,麻风病在我国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青海等地流行,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由于身体残疾,又怕传染给周围...
津子围的长篇小说《大辽河》(春风文艺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3年12月推荐书目),是一部立足辽河流域,多方位描摹流域文明、历史变迁...
一 每当春节临近,就得计划怎么回家。首先是努力提前完成工作,然后休年假,再考虑以哪种交通方式回家。曾经很长一段时期,“春运”是一个让人恐慌的词语,那意味着提前半个月...
摘要: 东北文学的重要写作传统之一是表述东北地方意识和现代经验的兴衰沉浮。从长时段、大历史和大观念视角看,东北地方意识是指东北如何在中国、东北亚和国际秩序中谋求核心...
1 “单小花的这本散文集,50余篇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写到了亲情、乡情,书写了人间之爱与扶贫互助,以朴实无华的文笔,记录了时代的众生相与心灵世界的广大与宽阔。”这是...
《杯子上的笑脸》彭程 著,纯粹pura·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字可以怀念,也可以疗伤。彭程的长篇纪实散文新作《杯子上的笑脸》,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正如彭程给我发来的信息所说...
笔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实文体,篇章一般比较短小,选材多样,形式自由,像《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等都是流传至今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代表性笔记。笔记以记人状物为主,专...
当代汉语诗学界有一特殊现象,即许多诗歌批评家和诗论家,如陈超、唐晓渡、张清华、罗振亚、汪剑钊、荣光启、张立群、霍俊明等,都在下重力于诗学研究的同时,也对诗歌创作投...
摘要:王跃文的《家山》是一部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史诗性作品。将其与《红旗谱》《创业史》等革命历史小说、《古船》《白鹿原》等家族史诗以及《红楼梦》《金瓶梅》等传统中国...
《文学经验:探索与言说》石一宁 著,广西民族出版社 作为“中国多民族作家作品系列”中的一部,石一宁最新力著《文学经验:探索与言说》于2024年1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
昂扬不屈的挑山工、乡村儒学的坚守者、农村电商的领路人、心怀大爱的援藏干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特别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得者徐锦庚创作的短篇报告文学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