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本土文化的自觉和地方性转向。新诗越来越多地转向本土,关切和书写中国自身的历史与现实,自觉地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资源。诗人关注更加切...
韩东发表于《钟山》杂志的短篇小说新作《巴黎,巴黎》,通过一对老友的口吻,讲述了两个发生于巴黎的人生片段,也可以说是上演于巴黎的两出闹剧,揭示了人生的荒诞性与无聊感...
1999年第5期《天涯》杂志推出“刘亮程散文小辑”,并配发几位评论家的推荐文章,他的散文家身份开始为人熟知。2001年1月,新疆人民出版社推出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至今仍...
格非新作《登春台》,以40余年时代变动为经,以春台路67号(神州联合科技公司)为纬,借由沈辛夷、陈克明、窦宝庆、周振遐的生命故事,以素朴、抒情的诗性笔调编织起有关当代人...
孙郁, 曾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著有《鲁迅忧思录》《鲁迅与俄国》《民国文学课》《往...
一、Citywalk与青年亚文化 要总结2023年的城市文化热点词,Citywalk肯定是最重要的一个。何以Citywalk突然时髦起来,这与当下旅游风向的转变以及小红书等网络媒介的推广有关。但这个概...
陆天明在耄耋之年推出的长篇小说《沿途》凝聚了作家全部的生命体验,因其“为一代理想主义者立传”的旨归而成为一部厚重的现实主义力作。纵观作者70年的创作历程,陆天明始终...
赛场和领奖台,是体育运动员的高光之地。远离观众、远离聚光灯,艰辛的努力和付出,是运动员日久天长的生活。张雅文《永不言败 :走进中国冬奥冠军的冰雪人生》就是带领我们走...
在传统中国的海洋书写中,海洋是未知的、充满危险的,因而常常是需要回避的。在这样一种认知状态中,陆地的稳定性构成了主人公身份认同的根基,大多数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追求...
王秀梅的新作《奔月记》让人不禁联想到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如果说,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奔月”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那么在王秀梅的《奔月记》中,“奔月”则是一次次逃离困...
虽然“留城”作为都城、县名或特定地名在传承至今的不少古籍或志书中都多有零星记载,但据说如今早已沉陷于微山湖湖底的古留城的本源风貌似也变得难考或不可考。然而,不同于...
喻向午的新作《叙事者的远见》是一部文学评论集,评论集跟评论家的身份大概是最匹配的形式,它是随感文章的自由组合,也是作者一段时间内各种思考的汇聚,同时也代表着写作者...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这是《左传》对祭祀和军队对于国家重要性的清晰表述。能把祀和戎这两件“国之大事”集于一身的群体,首推仪仗部队...
来颖燕,青年评论家,《上海文学》杂志副主编、副编审,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上海文化》《扬子江文学评论》《收获》《南方文坛》《当代文坛》...
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作家虹影不仅将故乡作为自己成长的真实家园,还将其作为文学创作的精神原乡,持续不断对重庆展开想象。同时,虹影又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家,这得益...
张学昕,文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囯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当代文坛》《钟山》等期...
倪学礼是一位长期在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的学者,教书育人是他的主业。但他也是一位思想敏锐、内心笃定又不失锋芒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从未停止过。三...
杨家将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口口相传,历来是文艺作品热衷表现的题材。尤其是民间艺术,诸如话本说唱、舞台戏曲等,有不少作品流传。关于杨家将的小说,特别是长篇历史小说...
内容提要 作为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70后”作家为发展中的“中国故事”提供了重要的文学经验与美学构型。以“70后”作家小说中的风景书写和文学地形学的变迁为路...
若不是读林森的《乌云之光》,估计不少人几乎已经完全忘记了曾经有一种名为“租书店”的所在,看似毫不起眼的一两间小屋却装满了整个世界的光怪陆离,同时,也承载着周遭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