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张旭东教授在2009年由上海大学和纽约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整理而成,原刊于《学术月刊》2009年第10期,收录于最近出版的《批判...
[摘要] 以新版《新华字典》修订中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品牌辞书特别是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品牌字典修订的创新性路径和方法。修订中的创新是提高品牌辞书高品质的重要元素,也是跟...
[摘要] 以新版《新华字典》修订中的创新实践为例,探讨品牌辞书特别是规范型的现代汉语品牌字典修订的创新性路径和方法。修订中的创新是提高品牌辞书高品质的重要元素,也是跟...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如何继承与弘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神,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基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代诗歌创作,充满了多元的海洋文明,同样...
编者按 什么是诗歌?《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一种惊奇。”的确,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美妙的韵律...
诗意被认为是一首诗最重要的元素,诗人写诗,都是要追求一个诗意。作家废名在强调旧体诗与新诗的区别时说:旧体诗因为形式是新的,怎么写都可以,都是诗。而新诗,因为形式是...
从上古时期的《诗经》《楚辞》,到中古以后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发展到现当代诗歌,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展现了语言艺术的永恒魅力。诗歌中蕴藏了大量创新语言现象,其中...
作为语言艺术的指称概念,“文学”之谓,世皆称用,而源变生成一直语焉不详。鲁迅认为,“文学”观念输自日本,译自英文。这一认识比较具有代表性,约定俗成,几成定论。但它...
傅光明,作家、翻译家,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后。他曾师从萧乾先生,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供职34年。著有《萧乾:未带地图,行旅人...
编者按 什么是诗歌?《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一种惊奇。”的确,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美妙的韵律...
近年来,“阐释学”在中国学界成为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热词”,建立“中国阐释学”的倡议被重新提起。这有利于中国当代学术的创新和发展。然而随着“中国经典阐释学”“中国...
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在吸收前人海洋书写经验的基础上,凭借自我独特的生命体悟和高超的表达技巧,以一系列卓越、典范、空前的“海洋文学文本”确立了俄罗斯海洋文学的书写范...
摘 要: 媒介融合是当代文化实践的显著特征之一。以此为切入点来审视当代文艺传播场域及其纷繁 复杂的媒介化效果,有助于有效解读文艺现象、解决文艺问题,具有十分显著的理论...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广州一直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自秦代开始,广州就是南海郡的属地。虽然后世名称几经更易,但人们依然习惯以“南海”来指称广州和...
编者按 海上丝绸之路,是自古以来我国与海外诸国的交通线路,是一条中外交流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带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自唐代以来,与海上丝绸之...
当代藏族作家的作品里剥离了对藏区的猎奇目光和围观效应,从藏族文化的深层次入手,让人们看到了祛魅后的藏区的真实面目、时代巨变给藏族民众带来的情感体验、人生观价值观在...
哨兵诗歌的位置指向是明确的:江湖,即洪湖与周边的长江。众所周知,长江是洪湖的源头,洪湖因长江冲集而成;但在哨兵的诗歌中,长江与洪湖这两个带着诗人生命体征的名词,却...
内容摘要: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基本方法论原则,然而古之文化究竟如何“今用”,如何判别“糟粕”与“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摘 要:“N+V”比喻类复合词曾是古汉语比喻修辞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构词类推的作用下,词汇体系中出现过许多这类复合词,后历经更迭部分成员消亡。历时发展中,为使比喻义表达更...
摘 要:“语义取象”作为语义中被突显的经验性倾向,形式上表现为抽象化的认知取象模型,如同词义的基因密码,被永久地携带并基因性地推动了词义的引申路径和发展方向。对语义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