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对话陆天明:致我们那代人的青春 2017-11-13
1、能不能先帮我们介绍一下您这个书名,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叫《幸存者》? 我把这部小说看作是我的封笔之作,或说是最后一部小说。也许不是这样,但是我一直用这样一种心情、...
[访谈] 关仁山:脚踏大地创作才有底气 2017-11-13
关仁山 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日头》《天高地厚》《麦河》《白纸门》《唐山大地震》,长篇报告文学《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
[访谈] 对话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作家的任务是留下这个时代的质地 2017-11-13
金宇澄近照 《繁花》 《回望》 因为小说《繁花》摘得茅盾文学奖,作家金宇澄声名鹊起。多次在上海书展这样的城中文化活动中见到金老师。他衣着极为随意、根本没有发型,忙得出...
[访谈] 精品图书献礼十九大 推动科技强国建设——专访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 2017-11-13
电子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刘九如 电子工业出版社 供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到,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此次,电子工...
[访谈] 蒋子龙:心中的运河 2017-11-13
蒋子龙 记者:“倘若生命中有一条河能陪伴终生,那便是人生一大幸运。”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您对运河的眷恋。大运河对您的为人为文有着怎样的影响? 蒋子龙: 沧州多水...
[访谈] 今天的京津沪文学 2017-11-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这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必由之路。置身新时代,我们的文学尤其是地域文学有着怎样的变化? 今天的京津沪文学 采访...
[访谈] 纸质书的春天真的重现了吗 2017-11-13
郭晓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艺术与新闻传播出版中心主任 电子媒介的时代,连小学生都在网上查资料、写作业的时候,纸质阅读似乎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甚至有人认为“纸质书”...
[访谈] 李卓颖:这件尴尬的事对孩子像个惊天大秘密 2017-10-24
李卓颖,新锐图画书创作者,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荷兰圣优斯特(AKV/St. Joost)艺术学院动画硕士。主要作品有绘本《公主怎么挖鼻屎》《一粒金子要发光》《3》《快来啮齿类动物园...
[访谈] 写一部爱情“致青春”——访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乔叶 2017-10-24
小说中除了轻巧灼热的爱情,还有厚重的古典文化为背景,还点缀着河南的传统美食。 《认罪书》,乔叶著,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35.00元 《藏珠记》,乔叶著,作家出版社出版,38...
[访谈] 格非 李洱对谈现代写作:对传统的继承 不是直接搬用 2017-10-24
“北京十月文学月”的重点活动之一 格非 李洱对谈现代写作:对传统的继承 不是直接搬用 李洱 格非 作为第二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重点活动之一,由北京出版集团旗下十月文学院...
[访谈] 主题出版如何才能出精品——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 2017-10-24
从1997年至今,25年来,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的4部作品,连续被中宣部列为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推荐书目。“十九大”召开前夕,...
[访谈] 学术之路,不断奋进——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程中原谈党史、国史研究 2017-10-24
程中原 编者按: 近日“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京展出,全面宣传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十九大的召开营造了良好氛...
[访谈] 李洱×康春华: 从乡村生活图景到知识分子世界 2017-10-24
编者按: “约会作家”是十月文学院公众号的常设栏目之一,定期邀请作家前来做客。 在位于永定门公园佑圣寺内的十月文学院,品一杯清茶,谈一本好书,聊生活,聊文学,谈人生...
[访谈] 一百年前,是“翻译”为新诗打开局面 2017-10-24
1917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八首白话诗被视为中国新诗的起点,不少学者认为—— 一百年前,是“翻译”为新诗打开局面 冯雪峰借翻译高尔基成就了中国的“海燕”,李金发借翻译魏...
[访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道路、方法与精神——钱理群教授、温儒敏教授、吴福辉研 2017-10-24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书影 钱理群,1939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与民间思想研究,著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丰...
[访谈] 杨献平:故乡在等待我的另一种构造 2017-10-24
《自然村列记》 杨献平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7年4月出版 《作为故乡的南太行》 杨献平 著 花城出版社 2017年9月出版 从2014年开始,著名作家杨献平就开始了对南太行乡村的回望、表达...
[访谈] 《秋夜曲》是一枚锋芒不露的银针,挑开了…… 2017-10-24
蟋蟀啼阶叶飘井,秋月还来照人影。 锦衾罗帷愁夜长,翠带瘦断双鸳鸯。 幽兰裛露露珠白,零落花香葬花骨。 秋深夜冷谁相怜?知君此时眠未眠。 这首《秋夜曲》,甫一诵读,就觉有...
[访谈] 名编剧乌镇对谈“世间皆舞台”,流潋紫谈新作:如懿比甄嬛败得更彻底 2017-10-24
第五届乌镇戏剧节正在乌镇进行中,上百场演出陆续上演,12场“小镇对话”论坛陆续举办。《天下第一楼》《新龙门客栈》编剧何冀平、《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编剧刘恒、《甄嬛...
[访谈] 申赋渔:神话,既是前行,也是归返 2017-10-24
申赋渔,著名作家。著有《匠人》《光阴:中国人的节气》《一个一个人》《半夏河》《逝者如渡渡》《不哭》等作品,内容涉及历史、文化、人文、环保等领域。现居巴黎。 《匠人》...
[访谈] 不要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刘方喜教授访谈 2017-10-20
专家简介 刘方喜教授 刘方喜(196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