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为家居杂志的稿约写过《忆记曾经临水眺水的家》,分别记述:大学露水生涯在珠江边的宿舍,我把“床居”命名为“浅水舍”,墙边自书济慈的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
“女子因为没有历史,所以对于本身不能认识。”1933年,《女子月刊》创办者,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目录学家姚名达意识到女性认识的根源问题;较之早两年,女诗人陆晶清在其...
写下这篇创作谈的时候,我正在西南边陲某地。在和战友们的数次交流中,我解开了去年缠扰我的很多困惑。也是这些困惑,让我在无所倚靠的惶恐过后,写下了《停云霭霭》这篇小说...
《度假周》这个作品讲的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的故事。她得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休学了。爸爸妈妈带她去一个疗养院休假,她害怕医生给她动手术,或者进行某些痛苦的治疗,但...
家里请保姆照顾老人,保姆却杀掉老人,这是十来年前的社会新闻,发生在南方某省,我看到这新闻时很震惊,跟朋友聊起,朋友说,这要是放在韩国,能立刻改编成一个电影。大概是...
《乌云之光》事关小镇少年、事关武侠记忆,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篇武侠小说。近期,关于梁羽生百年诞辰、金庸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很多,很多人忽然发现,当年那些印刷拙劣、被...
写作《逃亡》的过程对我而言,是对生命姿态的一次反思,也是一次对心灵的治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流逝”这个词语感兴趣,在漫长的光阴里,在偌大的宇宙间,我们每个人...
“你们作家是干吗的?” 这个写在《台风来了没》里的疑问,便是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追问。也是我写作《台风来了没》《转学》,写作《草民》这本新书,甚至开启所有写作的原因...
我曾应约为曾侯乙编钟写了一部非虚构作品,即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曾侯乙编钟那些事》。我的一个文学兄弟陈应松读过我的一些非虚构作品,他说,老哥,你的那些故事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