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的文学创作,开始于中学时代。20世纪90年代后期,文学已走下神坛,也还残留着不少“光晕”,我在报刊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收到很多读者来信,这满足了一个成绩差、喜欢胡...
我的脚较小,只有39码。 在相继出版了长篇小说《敦煌本纪》和《凉州十八拍》之后,相识或初见的朋友总要问我,你下一部写什么?落脚点在哪里?这期间,也有替我慨然做主的,说...
李知展长篇小说《芥之微》 河南文艺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 1 如顺利出版的话,这是我的第6本书。从发表算起到今年写作第15个年头,6本书,不多,也不少。除了那本“21世纪文学之星”...
采访是一种挖掘和发现,创作是一种梳理和升华,在创作《远方的山水: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广元东西协作实践》时自然少不了理性思考:浙江广元东西部协作的由来、意义、价值、地...
武侠小说是中国“侠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而究竟何为“侠”?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称:“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到...
如果说《中国之美》是一棵树,那么它是在激励中长成的。 最初的激励来自童年,来自父亲在被窝里讲给我的那些历史人物,孔孟朱王、刘关诸张,郭岳范文,成了我的人生导航,也成...
我能成为一个写作者得益于故乡的塑造,而首先塑造我的是母亲。她的成分不好,活得胆战心惊。她的胆战心惊是我的胎教,所以在村里人眼中我是一个赖哭包。赖哭,表面上是脆弱的...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是我的枕边书,每日耽读与揣摩,从无中辍。“人间送小温”是他的写作之道,也是他的人生品格,他的人与文是一致的。所以,我把他当作父执人物,并把他的情...
我一直在考虑,作家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认识和理解,到底还有没有提高的空间。 众所周知,新时代的变化之巨。广大农民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变化,究竟是怎样的心理。我认为,长期以...
前段时间上网看到一段对谈,受访者是我母亲那个年代很受欢迎的偶像——费翔。费翔讲他养了多年的一只猫死去的时候,他看到了英国女皇说的一句话,“悲伤是爱的代价”。他说:...
写小说是觅知音的事情,读者常有而知音不常有,何况眼下已不是小说的时代。小说该怎么写更是属于知音之间的话题。 《美琪北往事》写成,当时认为自己愚者有得,第一时间发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