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民族文艺 > 艺谭 >

追寻遥远的记忆——达斡尔族木轮车与集市贸易


    
    达斡尔族木轮车。 资料图片
    达斡尔族人善于制造木车,达斡尔族木轮车因其车轮大且轻便,被誉为“草上飞”,深受牧区人的欢迎。达斡尔族木轮车不仅是早期达斡尔人的生活之需,也是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木轮车呈现了达斡尔族的文化历史,描绘了达斡尔族祖先生活的轨迹。
    长途跋涉、不误时机赴集市
    达斡尔族木轮车在传承的过程中与达斡尔族的婚丧、礼仪、祭祀等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当时的集市贸易密切相关。达斡尔族人制作木轮车,最初主要是为了自用。至19世纪末,木轮车也被用来交换。如每年农历八月,达斡尔族人将木轮车运至呼伦贝尔牧区,在甘珠尔庙会上换取蒙古族牧民的马匹。
    为了甘珠尔庙会的集市交易,进山制造木轮车的“阿那格”(野外生产组织)中,每人都要造十几辆车,每辆车上装三四辆车的部件,一个“阿那格”组成一个车队。出发前,要准备好路上用的粮食等用品,还要杀牛晒成肉干携带。有些人顺便带上烟叶、燕麦炒面、稷子米等特产,到集市上交易。
    大兴安岭东麓的达斡尔人,每年不远千里,越过兴安岭,不误时机地赶到甘珠尔庙会。“将卖之车辆,分装数十车,人喧马嘶声,响彻近山河”,“车马依次行,落落村半空,浩荡车马队,宛若一长龙”,这些描述反映了当时出行的壮观场面。
    一般来说,套一辆木轮车,能装车轮四五副,一个人能赶两三辆车。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的达斡尔人运去甘珠尔庙会的车辆,最多时达两千多辆。庙会上的车价,根据上市车数和需要者的多少而定,车多而需求量少时,两三辆车换一匹马,反之,一车即能换一匹马。也有少数人用车换回牛和羊皮,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自民国初年起,嫩江、讷河、甘南等县的汉族农民增多,达斡尔族人用自制的木轮车来换取汉族农民的粮食。特别是汉族垦荒移民对于大轱辘车需求量的增加,促进了达斡尔族造车业的发展。
    木制品交易活跃于集市
    木制品市场自有交易以来就受到格外重视。在1925年的庙会集市上,木制品在集市上占有三分一的场地,其中木轮车及其零部件的需求量甚大。
    在1938年的庙会集市上,大部分是露天市场,连排不规则地摆放着木轮车及车轮、车辕、车辋、车辐条、车轴等零部件,牧民用的杆、檩、椽等木材,以及搭建蒙古包用的乌古德(门)、哈那(壁架子)、奥尼(椽子)、陶努(包顶上的天窗)等,还有木杈、筐、木锨、木把等,临市街处的帐篷、蒙古包里还陈列着木床、箱子、橱柜、桌子等家具用品。
    原来的一些木制品,属于汉商手工业制品或外进贩卖品,牧民非常愿意使用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如木碗、木盆、硬木筷子等。勒勒车、木轮车及车用品零件、蒙古包用品及其他硬木木料,均是蒙古族、达斡尔族人制造运来的,从而市场上出现了汉族与蒙古族之间的交易、汉族与达斡尔族之间的交易以及达斡尔族与蒙古族之间的交易。
    达斡尔族贩卖者,是从1910年进驻海拉尔的,他们的车制品,有的是在布特哈旗或索伦旗制造运到庙市的。庙会集市结束后,进入冬季,他们又赶着车从林区往外运输炭薪材和其他木料,到海拉尔及满洲里卖给需要者。
    达斡尔人进山制造木制品所使用的铁器是从汉人铁匠那里购买的。将制成品在集市上交易,有时是物物交换,有时也进行货币交易。虽然每年达斡尔人销售的木轮车没有蒙古族商人的多,但是蒙古族商人喜欢购买达斡尔族木轮车的车轮及部件,因为其制作精良又耐用。
    统计显示,1951年的集市上销售木轮车3000多辆,1952年销售了木轮车1262辆,1962年仅莫力达瓦旗就销售木轮车1000多辆,可见木制品在当时的集市交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达斡尔族人传统的制车手艺投入商业贸易,拓宽了达斡尔族传统农、牧、渔、猎的生活结构。交换木轮车在当时可谓是达斡尔族的重要生计,不仅促进了达斡尔族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达斡尔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与交流。正是在这种交往、交流的过程中,达斡尔人的饮食、服饰、居住等各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责任编辑:admin)